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德班成果与未来10年的中国经济

http://www.CRNTT.com   2011-12-12 09:51:02  


 
  欧洲、美国和新兴国家在决议中突出了其共同立场,即“一定要减排”,而实质上保留了各自的基本坚持:欧盟坚持美、中、印应承诺约束性指标,美国坚持所有国家都应接受约束,而中、印则坚持“共同但有区别”,仍强调工业化国家需要“还清旧账”,“壳资源”虽保住,但不过提供了一个5-8年的缓冲期,根据协议规定,2012-2015年应讨论出新议定书文本,2015-2020年开放供各国签约生效,这漫长的8年究竟会发生多少变数无法预估,但发生变数本身恐无悬念。

  更麻烦的是,各方的承诺相互“咬钩”:其他方面履行我就履行。从《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的情况可知,这种“履约”并不靠谱,即便号称“最环保”的加拿大,实际碳排放也不降反增,而本该早已启动的“绿色基金”,如今的状况也是有目共睹的。正如明眼人所指出的,德班协议最后留下了“商定的结果具有法律效力”这个模棱两可的破绽----如果各方突然“商不定”,奈何?

  许多环保组织、专家和小国代表都表示,与会各方执著于在文本上咬文嚼字,却并未着力于采取更多实质性措施,确保各项减排、环保措施可操作、能执行、有约束。保住"壳资源"并不意味着环保理念的胜利,因为《京都议定书》这个数年怀胎、数年分娩的宁馨儿,在第一承诺期也并未能发挥预期作用。岌岌可危的生态环境需要实实在在的共识和共同行动,而不仅仅是个“比没有总要好”的、各方都可以拿回去炫耀的“胜利果实”。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