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大饥荒饿死几千万人 别拉着13亿人陪葬

http://www.CRNTT.com   2012-05-06 10:06:16  


  中评社北京5月6日讯/最近,关于“大跃进”继之以“大饥荒”的话题成了舆论焦点,上世纪60年代初,中国究竟饿死了多少人?迄今,这还是一道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新民晚报.新民网昨天登载李泓冰的文章“大饥荒饿死多少人 让孩子们拜读家丑”:

  最近,关于“大跃进”继之以“大饥荒”的话题成了舆论焦点,上世纪60年代初,中国究竟饿死了多少人?迄今,这还是一道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并不是没有权威的说法,比如被广泛引用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称:“1960年,中国人口比上一年减少一千万……这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误的最严重的后果和教训”;曾任国家统计局局长的李秋瑞经过研究,认为1958年到1963年,非正常死亡是2158万……

  这样伤惨的一段历史,对国人该是刻骨铭心之痛吧,何况距今并不遥远。但是,若从街上随手拉个路人,恐怕鲜有人对这段历史能说得明白,中学历史教科书上也一笔带过,不光是孩子们,连一些读书人也不免茫然。

  一场灾难,并没有肃然地郑重进入国人的集体记忆。公开出版的若干权威史着说明,这并非不可碰触的禁忌,然而毕竟是家丑,能不提就不提罢。而被选择性“不提”的,还不独是这一段“家丑”。

  据称胡适说过,历史不过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罢了——其实胡适很冤,原话并非如此,且他对历史的态度还是颇严谨的。适之先生被冤的事情并不少,也犯不上替他辩这一件。而历史被有意无意地冤枉或被现实需要打扮,确实很多。秉笔直书的史家董狐,似乎什么时候都不受待见。

  以史为鉴,洞昔是为了知今。失了诚信的历史,有如一团模糊的镜面,照出的现实也必定走样。如果,对曾经的家丑一直讳莫如深,甚至还被一些人刻意美化,比如“文革”,那么中国改革的初衷也就成了一团模糊,必要性大打折扣,连为什么出发都忘记了,又如何继续走下去呢?事关中国发展的路径选择,兹事体大呵!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