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深化金融改革亟须解决方向问题

http://www.CRNTT.com   2012-07-10 08:20:03  


 
  是人民币离岸好还是美元离岸好?

  文章分析,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不断膨胀,主张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与日俱增,其逻辑可以简单描述如下:因为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名列世界第二,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强国,且有13多亿人口在使用人民币,强国应当有强币,因此人民币理应成为国际化的货币。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审视一下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现状,以及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那么很容易发现,这样的逻辑是不能成立的。

  自金本位制度终结后,什么样的货币能够成为国际化的货币,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第一,从存量的角度来讲,是否可以作为国际储备被他国长期持有;第二,从流量角度来讲,是否有足够强大的国际竞争力来保持本国货币价值的稳定性。假如不具备以上条件,那么一个国家如果执意将本国货币推向国际市场,那么充其量也不过是一种交易货币。一国的货币一旦成为国际交易货币,就会面临极大的挤兑风险。进一步而言,即使一个国家的货币成了国际化的货币,也未必可以自主地决定本国货币的国际价格(汇率)

  在像今天这样的以美元为霸权的国际货币体系中,世界各国货币的定价权基本上掌控在美国手中,因为唯有美国才拥有世界发钞权,有了发钞权也就有了定价权。比如,在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可以通过增加美元的供给来迫使日元相对升值。自进入21世纪以来,当欧洲国家试图通过统一货币来与美元争夺国际化发展的空间时,美国仍然采用增加货币供应量的办法迫使欧元一路升值。结果,不管是日本还是欧元区国家,均因本币大幅度升值而导致国际竞争力的下降。更为严重的是,原本还被其他国家当作国际储备的日元和欧元,都因为实体经济竞争力的下降而被贬为纯粹的交易货币、甚至出现了区域一体化货币(如当今的欧元)面临解体的危机。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以下事实。

  第一,用一个国家经济的总量规模来推理该国的货币是否可以成为国际化的货币是不可靠的。日本的经济总量曾经也达到过世界第二,整个欧元区加总后的经济规模总量更是超过了美国,但是这些经济体的货币在国际竞争中最后都输给了美国。所以,一国货币能否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强币与该国的经济总量几乎完全不相关。

  第二,一国货币能否成为世界货币,关键在于该国的竞争力。日本竞争力的衰落在于其搞了泡沫经济,欧元区国家竞争力的下降则在于刚性的社会结构与老龄化的人口结构,而美国则是一个具有高度弹性和创新能力的国家。因此,美元最后胜出,日元和欧元走向衰落和危机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第三,国际金融和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金融与货币实际上是不可竞争的,能够竞争的是贸易,因为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程度要远远高于全球商品市场的一体化程度。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源在于国际贸易会因为距离而产生很高的运输成本,而资本与货币的流动和交易是不存在运输费用的。常识告诉我们,一体化程度越高的市场,越是容易产生“胜者通吃”的竞争结果,国际金融与货币市场刚好具有高度一体化的特征,这就决定了美元的国际霸权货币地位是难以撼动的。

  基于以上这些事实,可以讲,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把人民币推向国际社会,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强国梦是不明智的。中国虽然在经济总量上已经排名世界第二,但是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并不强大。美国主要靠知识参与竞争(设计与制造高技术产品),欧洲主要靠审美参与国际竞争(设计与生产奢侈品),日本主要靠技术参与国际竞争(具有极强的学习和模仿能力),中国则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参与国际竞争。

  只要劳动成本提高,中国便会失去参与国际贸易的竞争力,在国际贸易竞争力下降的压力之下,人民币便会产生巨大的贬值压力,进而引发挤兑风险。最近半年多来,伴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逆差,人民币的贬值压力已经逐渐显现,这对人民币是否还要走向国际化已经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除了具有决定意义的竞争力之外,人民币能否国际化,还要关注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存量效应和流量效应,通过这两大效应来进一步观察人民币国际化可能带来的损失与风险。从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来看,在最近10年间,人民币发行主要源于外汇占款,这意味着人民币是一种被美元渗透的货币。在这种情况下,假如把人民币推向国际社会,在双边或者多边的贸易中采用人民币作为结算的货币,那么由此造成的人民币对美元的替代会导致美元汇率的贬值,进而造成中国巨大规模存量美元储备资产的损失。上述这种人民币国际化的“存量效应”是中国经济所承受不起的。

  再从中国目前国内的经济发展态势来看,连续多年的结构调整,已经导致中国经济增长减速和产业发展的空心化,对外贸易也开始由顺差转向逆差,人民币事实上已经具备了做空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假如把人民币推向国际社会,岂不是为国际社会一直试图做空中国和人民币的力量提供了“筹码”,从而让中国经济处于高度的风险之中。毫无疑问,这种“流量效应”同样是中国经济所承受不起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