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范泓:我为什么写《风雨前行——雷震的一生》

http://www.CRNTT.com   2013-05-31 14:33:03  


 

  我写这本书,完全是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2000年9月,当“雷震案”在台湾获得平反时,南京学者邵建教授提醒我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一个月后,透过台湾友人提供的一些史料写出一篇有关“雷震案真相”的稿件,《南方周末》“往事”版编辑刘小磊先生很快将它发表,知名读物《老照片》执行主编冯克力先生又约我和邵建兄写雷震、胡适与《自由中国》的文章,这才开始进入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中去。我本人并不认为这本书写得如何如何,主要是雷震这个人在政治上大起大落的一生太精彩了,他对于中国民主宪政的进程有着重大意义,一个被胡适认为值得造铜像的人并不太多,可见雷震其人的重要性。杭州学者傅国涌先生在评论这本书时认为是以史家的笔法而不是文学家的笔法,这有点过誉了。我之所以写这本书首先是因为自身有一种情怀,其次是这件事比较有意义,再其次,当时大陆与台湾没有一本关于雷震的个人传记。这本书能够在大陆和台湾两地出版(台湾版的《民主的铜像——雷震先生传》为足本),实际上亦是许多专家、学者无私帮助的一个结果。如中山大学哲学系袁伟时教授,是他告诉我研究雷震这个人就必须读《雷震全集》,当时我还不知道台湾出版过一套四十多册的《雷震全集》,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导师高华教授也提醒我要注意当时“改造委员会”这一历史背景,雷震就是与“改造委员会”中的那些人在政治上存在严重分歧,后来才走向决裂的。因此,我写这本书实际上也是对历史认知的一个过程,即对那一段历史、对那一群人、对一本杂志,包括后来所发生的许多事情,必须怀有一种极大的敬意去面对,否则不可能完成这本书的写作。 

  雷震生前所写的文字有数百万言之多,不少都被台湾国民党当局焚毁掉了。雷震说民主自由是靠争取来的,他本人就是一个最勇敢、最坚定的实践者之一。虽然十年牢狱之灾,输了自己的后半生,但《自由中国》十年,却赢得了一个时代,这充分说明雷震与《自由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甚至超出了一个时代有限的表述,对于今天也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雷震在本质上是一个真正大陆型的知识分子,尽管他一生的事业是离开大陆之后才开始的——这是傅国涌先生的评价,我很同意他的观点。这本书的出版,对研究中国民主宪政以及希望了解这一段历史的人来说,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文本,如果能起到这种效果,我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 

  范泓,历史学者,代表作品:《风雨前行——雷震的一生》、《党内觉醒者——李昌在中国改革年代》、《隔代的声音——历史劲流中的知识人》、《重说陶希圣》等。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