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中国改革4.0版能否涉险过关? | |
http://www.CRNTT.com 2013-11-01 10:42:55 |
在既有的三次大规模改革中,人们最为看好的是1978年中共十一大三中全会开启的第一轮改革开放之路。当时的国际环境对中国较为友好,冷战尚未结束,美国、日本等对华关系在不断改善之中,希望中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一个样板。而在当时,中国经济基数较低,指令性经济体制的弊端尽显,改革所产生的正效应很容易就显现出来。海内外对19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期待还是很高的。 然而,中国的改革很快进入了深水区。80年代后期的严重通货膨胀、腐败等问题导致了社会动荡,政治不稳,1989年后的西方封锁和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崩溃一度加强了中国内部对意识形态的控制,进一步市场化的改革看似遥不可及,外界对中国发展前景陷入极度悲观。 然而,没过多久,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讲话”不仅惊醒了中国,更震惊了世界。邓小平提出的市场经济改革方案不仅大大超出外界预期,也超过一些80年代改革派在经济领域的激进主张。令外界充满疑虑的是,这样自由化的经济改革方案能否在不触动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的条件下顺利得以推进,即便改革得到了政治元老邓小平的支持?更让观察家担心的是,在邓去世以后,这种市场化的变革会否陷于停顿甚至失败?事实证明,这种市场化改革不仅大大激发了中国经济的活力和中国人致富的强烈愿望,而且并没有在1997年邓小平去世后遭到终结,反而在国企改制、住房制度改革等敏感领域继续得到推进。外界在1990年代低估了中国改革的决心。 改革在90年代后期啃到了硬骨头,国有银行的呆坏账和工业行业的低效率等成为绕不过去的坎。中国领导层决心通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扩大开放来刺激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提高效率。这又是一步不为外界看好的险棋。当时,不仅中国国内产业界一片“狼来了”的叫声,认为扩大开放会给民族产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而且相当多外国人士也认为中国领导人没有接受加入世贸组织那些承诺条款的勇气和魄力,中国经济改革将遭遇不可克服的瓶颈。 然而,这第三轮由加入世贸所推动的改革不仅持久,而且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只是这种影响是很多人所没有料想到的。中国国内的产业不仅没有受到人们所设想的那般毁灭性打击,反而利用外部开放的机会,扩大了世界市场的份额,中国也崛起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成为东亚产业链的终端装配基地。 今天,中国的经济结构面临新的失衡,中国市场化改革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是不彻底的。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和中国政府随后推出的4万亿元人民币大规模刺激计划根本改变了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既定滑行轨迹,“国进民退”、居民消费不足、房价飞涨、收入差距拉大以及腐败浪费蔓延成为割裂社会、引发民众不满和损害改革共识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增长大幅放缓的背景下,各种社会矛盾因为分配的严重不均而日趋激化。中国经济领域的改革再次走到十字路口。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