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中评月刊:文化统合 以《诗经》外交为例

http://www.CRNTT.com   2024-09-01 00:01:14  


孔子授课群雕。孔子对《诗经》颇为推崇,曾说“不学诗,无以言”。当时的推崇,必然也影响外交。
  中评社香港9月1日电/华东师范大学台湾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俄罗斯研究中心/周边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阎德学在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7月号发表专文《中国文化统合:以〈诗经〉外交为例》,作者认为:作为华夏文明最可靠的文本载体,《诗经》展现出天下体系的原型,验证了西周春秋时期“国际关系”“外交”和“国际公法”的实然存在,并通过礼乐制度和官学教育的推广普及,助力“语同音”“书同文”“行同伦”的文化共同体创生发展,开创出独具特色的诗礼外交,将“天下体系”逐渐打造成文化共同体,形成文化上的统合力,为日后政治上的大一统创造了诸多重要制度性条件,同时藉由诗礼赋咏外交,使政治性很强的外事活动提升为外交艺术,充分展现出华夏文明的创造性软实力,或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有益思路。文章内容如下:

  关于西周春秋时期有无“外交”“国际关系”和“国际公法”一直存在争论,本文不从传统的经学、史学或文学研究切入,而是尝试着从政治学的视角对《诗经》 进行理解,本着论从史出的原则,分析作为史料的《诗经》,是怎样为我们勾勒出当时政治行为体所处的国际图景、交互形态及其外交轮廓,同时去发掘《诗经》自身如何内化为天下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发挥其独特的华夏文化统合功能。

       一、西周春秋时期的外交和国际关系格局:天下体系与四夷方国

  按照西方定义,16-17世纪欧洲主权国家初步形成后,独立的国家间关系才被称为“国际关系”。①实际上,世界上不同地域在不同历史阶段都曾出现国家体系或准国家体系,像古印度、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等。对于延续了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来说,《诗经》作为真实史料的载体,反映出中国外交和国际关系最初的交互范围是“天下”,最初的政治行为体主要是“方国”。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