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资本主义正在发生某种根本变化

http://www.CRNTT.com   2008-12-16 11:57:09  


西方的确需要对金融海啸的肇因深刻反思
  中评社北京12月16日讯/《人民日报》发表李文云的评论文章“假如弗里德曼还活着”。作者称,西方社会近期对弗里德曼和凯恩斯两位经济学家的反思、“社会主义”一词与《资本论》成为热门,都传达了非常明确的信息:这次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让西方经济学界陷入了极大困惑。也许,“资本主义正在发生某种根本变化”。文章内容如下

  当金融危机在全球层层剥笋、步步深入地蔓延时,美欧各国出现了不少耐人寻味的社会现象。 

  首先是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和凯恩斯的大名再被人们屡屡提及。弗里德曼是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芝加哥学派的领军人物,在西方声誉甚高。他早年赞成凯恩斯,但在上世纪70年代又挑战凯恩斯学派在美国的统治地位,幷努力在全球推行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理论,主张政府不干预经济。在此次危机前夜的2006年11月,弗里德曼以90多岁高龄辞世。而眼看着美国政府救完两房救保险、救完花旗救汽车,而且还有更多的实体在等待政府出手,人们自然会回想起这位“对政府干预行为的恰当性深表怀疑”的经济学大家。 

  被危机大潮推出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被认为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主张政府干预经济,国家“采用扩张性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来促进增长”。英国《独立报》日前载文提出了“大问题”:凯恩斯是谁?文章实际是想说,凯恩斯的办法或许能理清目前的经济谜团。凯恩斯及其学说似乎又在危机中回归。 

  与此同时,有报道称,一向被西方世界视为忌讳的 “社会主义”一词,成了美国2008年度第三热门词汇;在马克思的故乡德国,《资本论》成了畅销书,销量居然是1990年的100倍。 

  一篇小文显然无法说清这些现象的产生与金融危机的关系,但对这两位经济学家的反思、“社会主义”一词与《资本论》成为热门,都传达了非常明确的信息:这次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让西方经济学界陷入了极大困惑,银行家与经济学家们都闹不清究竟发生了什么。华尔街的一片混乱,动摇了欧美民众对自由资本主义机制的信心,这种信心的缺失,显然比对信贷、对金融失去信心更具颠覆性,更令人惶恐。也许正如《泰晤士报》一篇文章所点出,资本主义正在发生某种根本变化。 

  这些现象反映出欧美学者与民众在琢磨,假如弗里德曼还活着,他会看到自己曾经倡导的自由放任资本主义,显然已经不是“解决任何经济问题的最好机制”,而在如此深重的危机中,带有凯恩斯色彩的“政府干预政策”还能否发挥作用?发展经济究竟是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还是靠政府的干预、救助之手,抑或是“两手都要硬”? 

  这些现象也透露出,受危机荼毒最甚的普通纳税人也许更关注,国家如何能避免一阵儿被凯恩斯牵着走、一阵儿被弗里德曼牵着走。在资本主义危机周期性地交替出现时,市场与政府干预的两手能否平衡发力,共同作用。毕竟,一旦危机来临,最终受损的还是普通百姓,那些拿着天文数字年薪、坐着豪华私人专机去跟政府要钱的大亨们,是不会在乎弗里德曼或凯恩斯的。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