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 | |
中美从破冰到建交 13当事人亲历 | |
http://www.CRNTT.com 2009-01-01 00:09:49 |
基辛格的“波罗行动” 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和他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 尼克松与基辛格将秘密访华之旅的代号定为“波罗行动”,意指此行像700年前的探险家马可.波罗造访遥远神秘的东方一样,充满了不可预知的困难和风险。与那位冒险家相比,美国人的最大挑战,或许并不是横亘于彼此间遥远的地理距离,而是如何跨越隔绝几十载形成的那道巨大的精神鸿沟。 主笔◎李菁 神秘来客 凌晨4点,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的查克拉拉机场,仍笼罩在夜色中。机场军用区里,停放着一架有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标志的波音707飞机,不可能有人注意到,几双眼睛正透过飞机舷窗的窗帘缝,紧张而警惕地观察着机外的变化。 几分钟后,两辆黑色军车悄然驶来,一个又瘦又高的人先从第一辆车出来,唐龙彬认出他是巴基斯坦外交部秘书长(即外交部长)苏尔坦.汗。一个又矮又胖的人紧随其后下了车,唐龙彬紧紧盯着那人:低着头,大脑袋上顶着个大沿帽,“尽管是早晨,他还戴着遮住半张脸的大墨镜;黑西装,领子也竖起来,黑领带,黑皮鞋,整个都是黑”。唐龙彬现在这样回忆,当黑衣人转身朝飞机方向走来的时候,他一眼就认出,这便是等待已久的“客人”——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而基辛格几天前乘坐的那架美国专机,正停放在不远处的民航区里,似乎有意无意地遮住了那架巴基斯坦的波音飞机。 后来曾出任驻瑞典大使的唐龙彬,当时的身份是外交部礼宾司副处长,与他同机的3个人分别是欧美司司长章文晋、礼宾司副司长王海容、英文翻译唐闻生。他们是外交部秘密派往巴基斯坦接基辛格到北京的特别小组。“我们是那天早上不到4点从中国使馆出发的,专车直接开到了机场,我们先上的专机,在上面看。”唐龙彬在接受采访时,这样对我回忆,当时机上还有一位中方工作人员——民航管理局第一飞行总队长徐柏龄,他是专门派来的领航员。 苏尔坦.汗跟随基辛格等人登上飞机,彼此简单介绍后,双方互相握手。36年后,已是满头白发的唐龙彬仍清楚记得基辛格握过来的手“又粗又有力气”。苏尔坦.汗告辞而去,当飞机关闭舱门开始滑行时,唐龙彬下意识地抬腕看了下表:凌晨4点30分,跟原计划一模一样。而历史则永远记住了这一天:1971年7月9日。 美方工作人员一共有6位:基辛格和3位助手以及2名特工。虽然是7月盛夏,但双方穿得都比较正式。“基辛格和他的助手都穿着笔挺的深色西装,我和章文晋是黑色中山装,也是笔挺的——递交国书时才穿的,唐闻生、王海容穿着当时流行的‘列宁服’。彼此的反差很鲜明,我当时脑子里就有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照、两大阵营对照的那种感觉”。唐龙彬说,当时跟随基辛格的2名特工显得尤为紧张,“他们各自拎着一个小文件箱,都带有锁链,一头锁在文件箱上,一头锁在他的手上,要抢走他那个包,除非把他手砍了”。唐龙彬说他后来读基辛格自传时才知道,那两位随行特工是在登机前1小时才知道这次秘密访问的任务。他们当时一路紧跟在基辛格后面,寸步不离。 唐龙彬还记得双方的表情也都有些僵硬,虽然出发前细心的周恩来总理特地嘱咐平时不爱说话的章文晋要主动些,“你是主人,不要让从没来过中国的客人觉得太冷淡了”,但是初见之下,双方似乎都不知道该怎么打破这局面。 唐龙彬回忆,正在大家都觉得稍有尴尬之际,稍显老道的基辛格突然开腔:“我很高兴见到南希.唐。”见大家有些纳闷,出生于纽约的唐闻生赶忙解释,南希是她的英文名字——双方对彼此人员情况的掌握心照不宣。基辛格接着跟唐闻生打趣说,根据美国宪法,她可以竞选总统,而他没有资格,因为他出生在德国。“这么一下就把话题打开了,气氛也轻松了”,章文晋马上代表周恩来总理表达欢迎之意。 “这时徐柏龄出来跟我打了个招呼,说飞稳了,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架专机的中间是空的,“事先我们就已经提醒机组,给我们放上长桌子,我们4个人坐一排,他们6个人坐一排,面对面,摆开了一个飞机上会谈的架式”。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