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分寸把控得当 通胀预期消弭有望

http://www.CRNTT.com   2009-07-10 10:27:49  


贷款暴增,可能带来系统风险。
  中评社北京7月10日讯/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央行与银监会对当下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提出了警示。银监会纪委书记王华庆指出,信贷支持经济增长的同时要切实防范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并认为“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出现系统性风险”。而央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则撰文建议,在保持货币政策总体宽松的同时,适时适度微调。

  上海证券报发表经济学博士马红漫文章表示,来自金融监管部门的声音理应引起市场各方的高度关注。

  事实上,自去年12月23日央行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之后,利率这一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已有半年多的时间未曾被动用。在此期间,以信贷投放为主的数量型宽松货币政策工具成为主角,市场预计今年上半年新增信贷将达到7万亿元的天量规模。而正是伴随着天量信贷投放,有关货币政策将会逐步微调的观点也越来越多。如果说货币政策作用主要在于总量经济指标的话,那么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成效已基本显现,未来该政策将在保持基调不变的情况下,更加侧重于微调与预调。

  文章分析,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够对总量经济指标优化发挥作用,但同时却无法解决经济运行的结构性问题。对于前者,在各项保增长政策的共同作用下,市场各方对能够实现“GDP保八”的目标基本达成共识。而对于后者,侧重于宏观总量的调控政策并无助于经济结构性问题的解决,比如中小企业融资、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意愿提升等问题都没有得到实质性破解。两者间的矛盾,恰好为货币政策调整提供了最佳时机:宏观调控总量目标的逐步实现,减轻了货币政策未来强力实施的压力,而经济结构的优化本身又非货币政策所能否发挥效力的所在。以此而言,选择适时适度地微调、预调货币政策的时间窗口已经打开。

  汹涌澎湃的信贷资金被投入到市场中,尽管这是实现“保增长”政策目标的必须举措,但同时也酝酿了相当大的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风险。目前全球市场普遍对未来可能到来的通货膨胀表示担忧,特别在美国大肆滥印钞票的作用下,很有可能在今年年底就将出现一波明显的物价上涨。在这一背景下,如果国内自身的流动性不仅没能及时收缩,反而同样出现货币供给泛滥的问题,极有可能会加重通货膨胀的现实压力,是为宏观经济风险。微观方面,商业银行在鼓励信贷的导向之下,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信贷的审核要求。近期所查处的一些案例表明,特别是在房产行业领域,商业银行放松信贷监管,甚至超越二套房贷款支持违规放贷的问题已较为突出。此外,还有专家推算,信贷资金中有近1.16万亿贷款资金流入了股市。由此,一旦房地产和股市等投资市场剧烈波动,就极有可能蔓延成为全面的信贷金融市场风险,这将构成对中国经济平稳复苏的威胁。

  文章指出,在物价指数还处于同比负增长的情况下,市场开始普遍预期通胀产生;如此剧烈的市场变化,不利于保持宏观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对此货币政策当有所作为。事实上,以货币政策的适时微调而言,如果能够对政策的分寸把控得当,则非常有可能让通胀预期消弭于襁褓之中。按照理性预期的基本观点,一个被公众所共同预测到的经济趋势往往会出现预料之外的变化,或者即便趋势能够依旧,但达不到之前预测的幅度,或者该趋势根本就未有展现。究其原因就在于,一旦经济趋势被准确预期,那么市场就会出现大量对冲行为,由此会遏制预期趋势的运行。就以当下的通胀预期为例,如果货币政策从现在开始就在宽松基调下保持实质性的观望操作,甚至开始适度收缩过剩的流动性,则不仅能减少货币供给过剩的风险,而且还可以逐步逆转市场对通货膨胀暴发的预期,最终有效避免让“通胀预期”变为“通胀恐慌”。

  或许正是基于同样的考虑,7月7日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以正回购的形式回笼资金,回笼规模达到1700亿元,并提高了相关回购利率5个基点。这极有可能是调控部门收紧货币政策的试探性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