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金融崛起 中国面临最佳窗口期 | |
http://www.CRNTT.com 2009-10-08 10:28:20 |
国际金融新秩序 文章认为,本轮金融危机虽然从本质上不同于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更类似于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危机;但由于美国在全球经济、金融中的特殊地位,使得危机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扩散。因此这次危机必然而且应该带来全球经济、金融理论、哲学观念的重大转变。 在经济领域,过去全球经济增长与地球资源承载的不平衡需要改变,过去世界经济体长时间保持高速增长付出了较高的环境、资源代价,实属“与天为敌”。当前各国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低碳经济、新能源已经提上各国首脑的议事日程,G20峰会便是例证。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贸易不平衡需要改变,过去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超前消费导致其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债台高筑;而发展中国家过分依赖出口,形成国内巨额经常项目顺差。美国总统奥巴马已经提到要彻底改变过去“美国消费,中国、德国生产”的模式,从而使得各经济体的经济得以适当平衡以达到全球经济的平衡。 当然这里要提醒一点,不要走到另一个极端——贸易保护主义,毕竟全球化是主流,而全球化能增进全球的福利。 在金融领域,过去的一些秩序、观念必然也应该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和调整。从国际金融新秩序来看,以中国为代表的金砖四国及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必然会占据更多的份额和话语权。 具体来讲,新兴市场经济体获取的份额更多的应该是来自“老欧洲”过去所占据的份额和话语权,而不是来自美国。欧洲区一些小经济体无论在经济总产出还是贸易总量上都已不再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与他们在国际金融秩序中所占的重要话语权不相匹配。 从货币体系来讲,美元的统治地位,如同美国的“一超独大”地位一样将会被削弱,但仍然不可取代,未来的货币体系将会是“1+3”的四元货币体系模式,即以美元为核心,辅以欧元、日元、人民币三个反映重要经济体经济实力的币种。它们共生共存,和谐发展,共同维护全球货币的稳定。 从金融业的发展模式来讲,未来的趋势是“返璞归真”,金融业不应也不该凌驾于实体经济之上,金融出现的最初本能是为了便利经济交换中资金的融通,是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的。 但发达市场国家,特别是美国的金融业过于发达、过于膨胀。2007年全球金融资产(包括银行资产、债券和股票)共有229.7万亿美元,而当年全球GDP为54.5万亿美元,即全球金融资产为当年全球GDP的421%,其中欧盟的比例最高,为GDP的549%,北美为442%,亚洲为419%。 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飞速发展更是达到了惊人的地步,在大量才智过人的 “火箭科学家”、“金融工程巫师”的努力下,2007年末金融衍生产品的名义价值达到了596万亿美元之巨。也正是由于CDO(债务抵押债券)、CDS(信用违约掉期)等金融衍生产品对风险的聚集和放大,也是本轮金融危机扩散速度如此之快、波及面如此之大的原因之一。 因此,未来的趋势是金融领域的“去杠杆化”和“去金融工程化”,以及金融监管的加强。雷曼兄弟倒闭后,市场开始了大规模的去杠杆和去金融工程操作,如CDS名义价值已由最高峰的62万亿美元下降到2008年底的41万亿美元;国际互换和衍生产品协会(ISDA)也在加强衍生品交易监管的道路上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这些都是好的转变。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