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金融崛起 中国面临最佳窗口期 | |
http://www.CRNTT.com 2009-10-08 10:28:20 |
未来中国金融战略 文章指出,对于未来中国金融战略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人才。商业界需要企业家精神,金融界更需要金融家精神。 培育中国自己的金融人才、特别是金融家的沃土,那毫无疑问是市场化,放松行业管制(含金融教育行业)和“国退民进”是必经之路。尽管美国等发达市场国家发生了金融海啸,但本轮金融危机的归因绝不应当是市场化,对于正致力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国,多年的改革好不容易才建立了市场化的观念,应当毫不犹豫的在竞争性领域、行业坚持下去。“国退民进”,准确地讲应该叫“政退民进”(毕竟私有经济也是国家的),是提高市场效率、活跃市场氛围,提升竞争力的唯一办法。在金融业亦是如此,我们需要培养的是金融家,是能够在国际金融市场参与竞争、具有影响力的金融家,而不是具有政府背景的金融官员。 第二,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金融战略发展比较现实的一个问题。中国要实现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转变,金融崛起必不可少,而作为金融崛起的第一堡,人民币的国际化是必然的趋势,也就是人民币逐渐从管制货币,转变为可交易货币,再发展到国际储备货币。从管制货币到可交易货币这一步,是一国汇率机制改革所能实现的;从可交易货币到国际储备货币,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人民币国际化可以摆脱国际金融市场上发展中国家“原罪”的困扰,即发展中国家必须以发达国家的货币作为“金库”,以此来进行国际贸易和融资,这一点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尤为明显。 藉此,我们可以改善中国的贸易不平衡,目前过多的外汇储备实际上反射的是中国资源的极大消耗和国内民众福利的巨大损失。过去“出口导向型经济”本身牺牲了部分国家税收和农民工利益,同时庞大的生产制造能力服务于出口,这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却抑制了国内消费需求,形成了过高储蓄和巨额经常项目顺差。次贷危机后中国出口快速下滑也对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构成了威胁。 此外,人民币国际化也是有利于中国进行资本、产业对外输出的。如果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之一,那么中国许多企业的进出口业务可以更加方便地要求以人民币计价,如此,我们企业的成本和销售都是按人民币计算的,外贸与内贸没有区别,汇率风险边可以得到有效的规避。 第三,金融深化的思维要继续,但侧重点要转变。不应再过多的在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枝节上花太多功夫,而应转变理念,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发展农村金融、中小企业金融、创业企业金融。 过去在这一块上,我们忽视了支持农村经济、中小企业经济发展,或者说是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支持它们。就农村金融而言,统计显示1985年以前农户贷款中绝大部分来自农业银行和信用社,1990年下降到40%左右,1999年下降到低于25%,目前下降到20%以下。 现在有了改变目前这一状况的实力和资金,从发达市场国家经验看,大多数国家没有将农村金融交给完全的市场化机制去解决,而是通过政策性金融、财政补助、税收政策等对农村金融给予了大力扶持,引导城乡之间和工业与农业之间资金的流动。 可以从贷款、保险两个角度去缓解这一问题,如:加大政策和法律引导,充分利用现有商业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制定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农村金融业务的政策,通过税收等政策鼓励、引导商业银行为县域经济特别是农业和农村经济提供金融服务,增加信贷投入;加快建立和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把农业保险纳入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组织,在资金、税收、再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支持,从而将金融深化推广到广大的农村地区,让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缺位状况得以缓解,毕竟金融业也需要资金得到更加均衡的分配和使用。 总之,国际金融风暴凸显出中国的经济实力,中国赢得了170年来最为宽松的外部环境;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中国拥有着170年来最为和谐的内部环境。毫无疑问,现在是中国金融业崛起的最佳窗口期。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