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大学生的冷漠是怎样炼成的 | |
http://www.CRNTT.com 2010-11-01 10:36:09 |
再看我们的教师,说实话,有多少人的价值取向、思想能力以及精神气质与理想中的教育价值理念是相符合的?当教师成为了教育体制现状的获利者的时候,对政治的冷漠与恐惧也是很自然地发生的;更不用说,多少教授为了跻身厅局级跟班的行列而奔走竞逐,很难设想他们与追求真理之间还有什么纽带可以连结在一起。为人师者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的冷漠、怯懦和恐惧已成为教育中的常态,学生的冷漠与恐惧又有什么奇怪呢? 在谈大学生的问题的时候,让我们这些当教师的人首先承认、震惊和内疚吧,大学教师尤其需要回顾人类思想史上大学的理想主义精神,尤其需要睁开眼睛看看仍存在着苦难的社会现实,由此而反思我们自己身上的惰性、怯懦与势利之心,然后真诚地面对学生吧! 从教育者谈到政治课程教育,这是思考的自然路径。本应该要培养学生对政治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对社会的分析批判能力的课程,却是以意识形态的宏观话语对学生进行灌输,其功利主义的目的无非是使其成为“无思想者的思想”,成为大学生面对宣传机器时说话的依据。从这样的角度来看,对最近议论颇多的媒体与学生之间的报道事件的复杂性,我认为并不排除有些对话的真实性。我甚至可以设想如果同样的情境发生在我周围的学生或青年教师、青年行政人员身上,出现同样的对话绝不是不可能。这是因为,那种对话的话语框架、威权笼罩的色彩其实正是各种名目的公共政治课程的自然延伸,它们不仅没有系统地把真正有价值的、符合人类文明普世准则的政治学、伦理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不仅没有鼓励学生结合理论知识思考中国现实问题以培养独立的判断力,反而更是在一种完全虚幻、彻底不真实的话语枷锁的囿限中继续灌输着错误的思想。 道德虚无与价值迷失 在这里起主要作用的倒不是冷漠,而是恐惧,有关眼下利益(各种奖学金等)与未来(就业等)的恐惧。从根本上说,需要的是冷漠,但是在局部中为了打破沉默而需要顺从的声音,于是以生存作为形成恐惧的暗示力量便充分呈现出来。严重的问题还不仅仅在于顺从地复述别人的话,而且更在于自己的内心知道这是别人所需要的,而不会想到:你可以不说话,甚至可以不要把话说得那么高调,应该知道有些话说出来是应该脸红的,更应该知道有些话说出来会成为自己内心的精神污点。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