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 | |
中评论坛:台湾历史课纲 涉大是大非 | |
http://www.CRNTT.com 2010-12-26 00:14:00 |
这个卫道观念也是在国文课中学到的,还有伦理道德的典范,而且在文学之美方面,碰到任何场景,会从诗词歌赋中间对照心中的感动,不管是李白《静夜思》或是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很普通、平凡的庶民,他们对诗词的领会,就算不能琅琅上口,可是当他心中的感动需要映照的时候,就会想办法搜寻找到这个东西,然后映照这种感动。 可怕的黑手伸进国文课纲 中国文化的强势到现在,还是在一般人民,从年轻到年长,还是居于领导地位。所以当国文课纲在修改,第一在文白比例上,降低经典文学的比重;第二在时数上,去掉论孟教学时数。那时候我们心中会毛骨悚然,是因为它会彻底从根、从人们思想中深植的文化意识,动摇深远的文化领域。就像十几年前的孩子,他们不会认为中国台湾一边一国,但是随着课本的改变、用词的改变,他们今天是这样的感觉。 同样的,现在孩子还觉得李白、杜甫是中国人,但是我们的古人啊!他们在这个时候不会切割中国、台湾,他们会觉得这都是我们的。所以他们可以说60年前中国的人还是他们的人,经过60年的隔阂后,这两边是一边一国,但是他们对于古人,还没有这个感觉,他们觉得是他们的,古代的诗人当然是“我国诗人”,他们是中国诗人也是我国诗人。 所以历史课纲的切割,在国文文学之美中间被模糊掉了。这个还在,但随着文学的改变,在作者介绍时改变用字,然后文学典范慢慢减少,那心底文化感动慢慢减少,连文化的东西慢慢都变成外国的东西,当李白与沙士比亚等量齐观、齐头并论的时候,大概那个时候,隔离是势不可遏了,这是一种真正的隔离,你再怎么样回头去改变,都很难,都不是一代的事可以做得到的。所以,我们当时对国文课纲提出质疑的时候,我们从这种角度上看,我们可以看到很可怕的黑手伸入,以及那种处心积虑的用心。 政府应该正视 在这个部分,我们呼应历史课纲。如果我们现在的政府不正视,不真的着手处理的话,这是天长地久的改变,那如果他不是无知,就是独台意识非常强,因为这种东西,任何读书人都应该知道它的深远影响。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