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 |
五年内培养百万“中华小孝子”? | |
http://www.CRNTT.com 2011-11-01 09:54:46 |
鲁宁:怎看5年内培养百万“中华小孝子” 2011年11月01日07:50东方网 作者 鲁宁 孝:上代做给下代看的潜移默化 百善孝为先。孝乃育人、立人、做人的道德起点。可这些年社会上不孝之子数量有增无减,各年龄段都有,而且不孝的低龄化趋势不断加剧。社会常遭不孝乃至“大逆不道”刺激的最新案例,是今年发生在浦东的“机场刺母案”,终于在昨日作出了一审宣判。 有人有机构认为,既然足球都要从娃娃抓起,孝道的养成当然更有赖于从小养成。何况古人早已告诫后人,童蒙养正,善言易入,孝心易导,孝行易养,在儿童天性纯净之时,乃孝道扎根教育的最佳时机,亦是道德和素质教育的启蒙原点。 于是就在周日那天,带有官方背景的“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在北京启动。当天,中华慈孝网也特意开通“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频道。 项目推进方坚信,启动这项工程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具体行动,宣布将以该工程作为行动载体,在5年内培养出百万名“中华小孝子”,使之成为亿万孩童学习的道德榜样。 早报评论员不赞成轻率怀疑和否定“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的必要性、正当性和可行性,但主张人们尤其是广大家长要警惕操作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异化”,甚至沦为另类的“圈钱游戏”。 其实,以早报评论员自身生活及养育子女的经历说事,“孝”作为行为意识和行为自觉的践行,首先与当事人所处家庭的“生活与文化小气候”有关,也与家庭成员社会身份之“邻里与社会约束”有关。另外,更重要的是,孝乃家庭内上代人做给下代人看的潜移默化。在此,不妨举迄今记忆犹新的两宗亲历:其一、孩童时代我就知晓我外太婆的饭碗我舅婆从来不给洗,我舅婆晚年也遭其儿媳的“同等对待”,邻居们背后都说那叫报应;其二、我外婆活到95岁才谢世,与我母亲常年尽心照料密不可分。这种针对外婆生活起居近乎琐碎服侍之潜移默化,既影响到我们做子女的对待父母的态度,也影响到我的孩子对待奶奶爷爷的态度和对待自己父母的态度。有个广告片拍得特“真”,母亲端水给其妈妈烫脚,儿子也学着端水要给母亲烫脚……该广告片好就好在教化的朴素和真实,在中国的亿万家庭里,依然有许多朴素的孝行在自然流淌。 一个孝字,上半部权当视为一个“老”字,下半部是个“子”字。按早报评论员的朴素理解,孝是一座上一代人连接下一代人的“亲情桥”,而上一代人还有更上一代人,即古人所言的“过往无始”。同理,下一代人仍有下一代人,所谓“未来无终”。因此,若再把“老”与“子”合二为一,孝理当是无始无终的“最大人道”!此外,孝作为无始无终的实践承传“论心不论迹”,与其依赖社会作“外部植入式刻意培养”,不如由做家长的尤其是年轻的父母亲们在自己的双亲身上作示范性演示,慢慢将孝道润入孩子的心田为要。 闻“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未及开张,各类“孝子培训学校”及赶快报名的吆喝却已提前开张,特写下这篇短文供年轻的父母们思考。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