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邵宗海:蔡英文没有在两岸回旋的空间

http://www.CRNTT.com   2011-11-21 00:28:21  


 
  蔡英文提出的“政策口号”有其现实上的不可行性

  一、舍用“九二共识”一词,将如何与对岸搭起桥梁?

  民进党全盘否认有“九二共识”,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蔡英文,也不认为有所谓的“九二共识”的存在。她曾强调,所有人都应该仔细想想“九二共识”真的存在吗?蔡说:“你要去承认一个不存在的东西,那也总有个道理”。所以,这个问题引发的争议,应该包含三个层面来解释:

  第一,“九二共识”到底海基海协两会在1992年10月香港会谈时,有无达成一个共同可以接受的结论?或者说它有没有存在?这个问题讨论了很久,两岸也各自出书进行过还原历史真相的辩论。严格来说,1992年两岸两会在香港会谈后,只能说双方对“一中原则”如何运用在未来的协议签署上,起码是有了基本的相互瞭解,但还没达到“共识”境界。两会起初暂行同意的方案,是台北提出的第八案:“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课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海基会并建议“以口头声明方式各自表述”。可是真正这个问题达成了“共识”,是在事后两会的函件往来,1992年11日16日海协会致函海基会,表示同意以各自口头表达的方式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海基会则在同年12月3日的回函中没有再争执到一中原则,但对于“一中涵义、认知”是再度强调是“以口头各自说明”,而且口头说明的具体内容,是根据“国统纲领”与“一个中国涵义”文件的说明,“一个中国”就是“中华民国”。这段史实充分证实台北当时的确同意支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也可说,“九二共识”到了最后,的确存在有两岸对一中支持的共同结论。

  第二,过去两岸对“九二共识”的争执,是徧重在:到底应解读为“一个中国,各自表述”,还是说“各自在口头上表达体现一个中国的原则”。说起来,这二个不同的说明方式,是会产生不同涵义的结果。不过尽管是有点差异,但还是看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一个中国”,双方是没有太多不同意见,但表述涵义,彼此就有看法分岐:北京就希望因涵义确有争议,双方就不要再提,但台北则是坚持:自己口头上表述时,说的就是“中华民国”。这样的争执一直到了2008年6月,才因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布什一通电话,同意以“九二共识”作为两岸两会复谈的基础,而有所突破。

  第三、其实最后北京之所以让步,肯舍“一中原则”而代之“九二共识”,也就是因为后者还是有“一中”的影子。所以,对蔡英文来说,不愿接受北京的“一中原则”或台北的“宪法一中”,谈不谈“九二共识”有无存在或可否接受,已经没有多大意义。这个理由就是:早先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已经表达,民进党如不接受“九二共识”,一旦执政,两岸两会将不会进行协商。而2011年7月29日国台办主任王毅在对芝加哥侨社的一场演讲中,曾特别提到两岸确认这一共识,是成为2008年后两会恢复商谈的重要前提。但是王毅也警告说:“推翻这一前提、否认这一共识,将难以想像两会如何继续通过平等协商解决两岸间的各种现实问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