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经济:避免硬着陆须重树体制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12-04-24 08:20:21  


 
  以上情况表明,中国经济陷入“硬着陆”的可能性在增大。然而,按照年初制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今年的宏观调控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

  但从实际安排的规模来看,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均有不同程度地缩小。在财政政策方面,财政支出的规模有所减少,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为8000亿元,赤字率下降到1.5%左右。这说明财政政策实际上有所收缩。在货币政策方面,广义货币预期增长14%,也比去年16%的预期增速下调了两个百分点,和今年一季度实际增速13.4%相比旗鼓相当。这意味着今年的货币供应量也并不会比去年宽松。

  实际上,这种宏观政策的配合主要目标是为了抑制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去年以来,由于2008年过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后遗症,物价涨幅大大超过了预期目标。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的CPI达到5.4%,超过年初4%预期目标1.4个百分点。在一系列紧缩政策的打压下,物价快速上升的势头终于得到遏制。今年一季度,CPI同比涨幅为3.8%,要低于实际控制目标。

  文章认为,今年中国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更为复杂,防通胀依然不可松懈。目前通货膨胀率虽然暂时有所下降,但未来反弹的可能性很大。在中国CPI的构成中,食品价格占有较大的权重,这就使得中国的通货膨胀与食品价格的涨跌紧密相关。近期部分农产品价格又开始出现暴涨行情,其他农产品也不能排除再次跟风,推动CPI指数不断攀升。

  更应该注意的是,今年的经济增速有可能掉入长期均衡点之下,宏观调控已从过去的既快又好变成了保增长控物价,再调整为稳增长防物价。如果物价形势再次反弹,在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情况下,那么中国经济极有可能陷入“滞涨”的陷阱之中。

  而一旦“滞涨”的态势形成,那么必然将使中国顺利实施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增加障碍,并使诸多政策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因为按照经济学中“菲利普斯”曲线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在保持增长和治理通胀方面往往容易顾此失彼,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这就说是,如果想要保持经济增长,就必须容忍更高的通货膨胀率;而为了抑制通货膨胀,那就要以较低的经济增长作为代价。

  文章称,对于中国而言,在目前的经济状况下,保增长显然要比抑物价更为重要。换句话说,当前宏观调控应以保增长为核心目标,并将通货膨胀设定在一定的合理和可容忍的范围之内,努力实现保增长和控物价的双重任务。

  这是因为,相对于当前较低的通胀率来说,不断下滑的经济增速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冲击更大。受经济下滑首当其冲的就是加剧就业形势的紧张。据测算,如果GDP增速每下降1个百分点,将导致近百万劳动者失去工作岗位。此外,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将进一步恶化,并有可能加剧地方债务违约的风险。事实上,如果经济持续下降,以速度换改革的目标并不能实现,反而会增加经济社会发展中积累的各种矛盾。

  从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来看,中国经济“硬着陆”的现象只出现过一次,即上世纪80年代末期至九十年代初期。当时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从10%以上骤降到4%点多,经济改革也几乎停滞。另有一次曾经面临着“硬着陆”的巨大风险,即上世纪90年代末期。但在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之下,“硬着陆”的风险得到有效化解。

  文章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又一次面临“硬着陆”的风险,并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与以前相比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正确选择宏观调控的组合政策,将是对管理层的一大考验。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