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包容中西文化才是李安的推手

http://www.CRNTT.com   2013-02-27 15:47:16  


2013年2月24日晚(北京时间25日上午),美国第85届奥斯卡奖颁奖典礼在洛杉矶杜比剧院举行,导演李安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大奖,这是李安继2006年《断背山》后第二次夺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中评社北京2月27日讯/第8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25日落幕,李安凭借《少年Pi的奇幻漂流》勇夺最佳导演、摄影、视觉效果与配乐等4项大奖,堪称本届最大赢家,成为全球华人的骄傲,中国电影人的旗帜。“李安现象”也即刻成为大陆网民热议的话题。

包容中西文化才是李安的推手

  2013年02月26日11:23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羽戈 

  时隔七年,李安再次站在了奥斯卡金像奖的领奖台上。能够两次获得最佳导演奖,他的名字足以与米洛斯.福尔曼、奥利弗.斯通、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等大师并置一处。要知道李安正值导演职业的盛年,他还会拍下去,还会获奖,再拿一次,便可媲美于老古董弗兰克.卡普拉和威廉.惠勒,若能上演大四喜,我们是何其幸运,竟能在所生存的年代,见证一个中国人实现了约翰.福特一样的神话。

  当然会有一些人对奥斯卡奖不屑一顾,斥之为美国文化霸权的产物,也许他们在肯德基店大快朵颐的时候,都能嗅出一丝殖民主义的怪味。我承认,奥斯卡不是电影的全部,85年来它错过了太多的大师与经典,那么什么是电影的全部呢?什么是评判电影的至高标准?艺术家有国界,艺术却无国界,奥斯卡的倾向性并未压倒它的普世性,它依然是检测电影品质最重要的漏斗之一,最好的漏斗,应该是时间。

  话说回来,在李安与奥斯卡的故事当中,国家与文化冲突必定是无法规避的元素。李安曾自承,中西文化与价值在其心中的交战永不止息,犹如藏龙与卧虎之斗。这一战斗恰恰构成了他创作的源泉,尤其是早期的电影,《推手》和《喜宴》都充满了中西碰撞的激情与苦痛。他的处置方式,同样可曰“推手”,那四两拨千斤的太极功夫,落入他的电影,便是以家见国、以父子见中西,情感的纠葛与文化的矛盾,敌不过他举重若轻的五指一拨。所谓太极,不是传说,就藏在李安心底,使他直面中西而能包容中西。奥斯卡奖既是对他的包容的印证,也是奖赏。

  电影之外的中西之争,则非一记推手所能化解。李安早在20年前便已经成名,然而大陆观众听说他的名字,大多缘于那部在2001年荣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卧虎藏龙》——— 一个中国人,必须仰赖西方的荣耀,才能进入中国观众的视野,何其荒谬。更需要正视的是,此后李安凭借《断背山》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两度问鼎奥斯卡最佳导演奖,这两部作品并不像《卧虎藏龙》和《色.戒》那样深深打上了中国的烙印,它们均未含中国因素,无关中西之争——— 就电影本身而言,中国依旧缺席。如此说来,奥斯卡、李安、中国(人)这三角的权力关系与恩怨情仇,比电影还要纠结。

  不妨抛开这一切,就电影论电影。老实说,我更喜欢李安早期的作品,在我眼中,《断背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永远比不了《推手》、《喜宴》、《饮食男女》。若由我在中国电影里面找一个父亲的形象,我首先会想起“父亲三部曲”里的郎雄(在美国电影里面,当是摩根.弗里曼)。李安塑造的“父亲”,擅长推手,精于厨艺,对西方文化与新潮生活的态度,从抵制到宽容———这何尝不是李安的追求甚至自况呢。(原标题:李安的推手)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