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 |
俄式腐败:一场场堕落的狂飙 | |
http://www.CRNTT.com 2013-05-13 11:28:40 |
“不顾一切地变成一种特殊的阶级” 苏联成立后,很多西方学者进入这个新国家,希望领略这个新政权的魅力,但他们很快发现,腐败的毒瘤仍然存留在其肌体之中。 其实,上世纪30年代以前,苏联在政治上一度非常清明,很多文件和报告也一再提到要坚决反对贪污腐化、反对官僚主义。但随着官僚体系的成熟、官僚任命制度的僵化,民主集中制逐渐被架空,监督机构逐渐失效,腐败现象开始迅速蔓延,而且更多地呈现出集体化和制度化倾向。这两种腐败倾向与自彼得一世时期开始的官僚主义传统合为一体,成为红色旗帜下的阴影。 苏联的腐败首先表现为官员特权繁多,进而演变为自上而下的特权思想泛滥,最后发展为固化的特权制度。这种特权制度一直延续至苏联解体前夕。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就曾在苏联敏锐地观察到了“特权阶层”和“新贵族阶层”的出现,他写道,他们“正在不顾一切地把自己变成一种特殊的阶级”。 据记载,斯大林本人拥有无数座“专用别墅”,其家庭的豪华生活完全由公费开支,就连斯大林身边的警卫长之类的工作人员都享有很大的特权,他们不仅全部拥有乡村别墅,还有专车服务,生活待遇堪比政府部长。 苏联的终结者、俄罗斯第一任总统叶利钦曾在《我的自述》一书中描述他第一次走进专属别墅时看到的情景:“在入口处,别墅的卫士长迎接我,先向我介绍此处的服务人员——厨师、女清洁工、卫士、花匠,等等。然后,他领我转了一圈。单从外面看这个别墅,你就会被它巨大的面积所惊呆。走进屋内,只见一个50多平方米的前厅,厅里有壁炉、大理石雕塑、镶木地板、地毯、枝形吊灯、豪华家具。”“就连我这个政治局候补委员,这样的级别,都配有3个厨师、3个服务员、1个清洁工,还有1个花匠。” 从上世纪30年代初期开始,苏联高级干部的一切家庭生活费用——包括汽车、别墅、仆役等——由政府开支已经成为一种“制度”。除此之外,他们还享受着生活用品的特殊供应、工资上的特殊津贴,在有些地区,甚至还出现了在禁猎林区为某些领导人组织狩猎的现象。苏联时期,不仅政府要员享受着特殊待遇,他们的亲属也得以“利益均沾”,奢侈之风甚嚣尘上。 苏联时期腐败的另一种表现是官员贪污受贿活动猖獗。 上世纪60年代,苏联《消息报》曾报道,莫斯科精神病防治所一个附属工厂的厂长伙同他人,收买了社会保安机关的监察员、稽查员、巡视员等人,获得了几十部针织机和大量原料,然后同许多工厂、手工业合作社和集体农庄搭上关系,变卖国有资产,从中赚了300多万卢布。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还曾发生过两起高官贪腐大案: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的女婿、内务部副部长丘尔班诺夫捞了几十万卢布;某共和国领导虚报棉花产量,骗取了国家10亿卢布。 见得更多的则是“日常腐败”。过去有这么一则笑话:交警求见交通局长,“我老婆生孩子……”“补助你200卢布,行了吧?”“能不能多给点,局长同志……”“得了,干脆把限速牌给你用一天,你随便罚!”交警乐得屁颠屁颠地走了。 1987年戈尔巴乔夫推行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之后,苏联官员的贪污活动规模更大,用苏共原中央书记利加乔夫的话说:“一股可怕和无孔不入的营私舞弊势力,简直是一瞬间,大约一两年时间,就取代了几十年间在苏共和整个社会中滋长并泛滥的营私舞弊分子……这股寄生势力就像繁殖很快的马铃薯甲虫一瞬间吃光马铃薯的嫩芽那样,很快就使改革的幼芽枯萎了。结果,一个奋起实行改革的国家就这样失去了平衡,受到动摇,现在己坠入深渊。”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