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俄式腐败:一场场堕落的狂飙

http://www.CRNTT.com   2013-05-13 11:28:40  


 
  畸形的“影子经济”世界

  1990年,俄罗斯人迎来了另一个选择,全盘西化——接受所谓的西方民主制度,抛弃原有的社会主义制度。但令人始料未及的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贪腐现象如井喷般爆发,各种腐败行径乘着转轨期间法制和行政管控的极度缺失,俨然发起了一场“突进运动”。

  转轨时期,除了传统的行政腐败继续存在外,“影子经济”及所伴随的经济投机现象成为各种腐败现象的主源。

  所谓“影子经济”,即非市场的官方资源被随意加以利用,并连续不断地转化为市场的“影子”。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由于原有的法制与新涌入的市场经济因素不配套,很多国有资产界定不清,一些手中掌握权力的官员便开始利用这种漏洞把自己领导的企业、农庄变成“私有财产”,以此攫取巨额利润;另一些手中握有支配物资、产品大权的国家官员和管理人员则利用手中的方便条件,通过承包、租赁、虚报产值、投机倒把等手段大发横财。

  如果说这种行径在苏联时期只是小打小闹的话,那么在转轨时期的俄罗斯就可谓肆无忌惮了。

  俄罗斯寡头霍多尔科夫斯基的案件曾向世界诠释了什么是“影子经济”。1995年年底,在大规模抵押拍卖阶段,他的梅纳捷普银行买走了尤科斯石油公司78%的股份,霍多尔科夫斯基由此跃升为俄罗斯首屈一指的石油巨头。后来《华尔街日报》报道说,他所出的3091亿美元仅仅比起拍价高出了900万美元,另外三家银行的出价几乎是他的两倍,但却被官方认定为资质不合格。这个案件中,巨额国有资产被廉价变卖,严重损害了俄罗斯国家利益,少数人却因腐败大发横财。

  很多俄罗斯学者指出,转轨时期,“影子经济”已经一步步机制化:形成了“影子”行为规范,如用虚假合同套取现金;在特定主体间出现了稳定的“影子经济”关系形式,如强力部门工作人员“保护”特定企业家的生意;出现了新型组织,如专门的基金会成为商人和强力部门之间的中介……各个方面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畸形的“影子经济”世界。

  在这种氛围中,腐败的主体渐渐从政府向司法机关、军队、教育系统扩散,甚至扩散到了普通民众的心理层面。

  俄罗斯列瓦达民意调查中心前几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有88%的俄罗斯人向国家机关寻求解决问题时曾遭遇过冷遇和刁难;有53%的俄罗斯人承认,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他们有过贿赂别人的经历。

  俄罗斯社会舆论基金会2008年9月的一份调查显示,有29%的个人和56%的企业曾被迫行贿;在那些尚未行贿的人中,也有44%的人准备向俄公职人员行贿。(《环球》杂志特约撰稿人/冀思宇盛世良)

  大街上和社区里的“贿赂”

  俄罗斯高层的腐败《环球》杂志记者接触不到,但日常生活中的腐败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在俄罗斯,很多事情需要花钱才能办得成,这些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打点实为“贿赂”,但常常被语义缓和地称为“礼物”。和警察打交道、到医院看病、上幼儿园、去学校读书等都需要送“礼物”。

  记者的中国同事有一次违章停车,车子被俄罗斯交警拖到了交管所的停车场,然后同事和俄罗斯雇员伊戈尔去提车。手续办了一半时,交警说,去旁边等半个小时。还是雇员伊戈尔更了解俄罗斯的“国情”,他去附近的小超市买了瓶伏特加,藏在裤腰里。回来之后,他一边跟交警搭话并展示出身上藏着的伏特加,一边用身体遮挡住其他交警的视线。办事的交警心领神会,随手拉开左手第一个“收礼专用抽屉”,伊戈尔悄悄地将酒放到抽屉里,于是手续顺利办完了。

  还有一次,记者本人和俄罗斯雇员叶甫盖尼出去采访,叶甫盖尼开车时,看到前边路段没车,就猛踩了脚油门。没想到,前边停着一辆警车。交警鸣笛示意我们停车,然后向叶甫盖尼出示了超速照片,并开出了1000卢布的罚单。叶甫盖尼和警察交涉了一下,最终达成协议——罚款500卢布,但不给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