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修春萍:两岸政治对话短期能否展开?

http://www.CRNTT.com   2013-10-28 00:50:39  


 
  还有,两岸进行政治对话协商、解决阻碍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问题,既是为了降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受着破坏的风险,也是为两岸关系开创更好的未来,为台湾社会经济发展开拓更大的空间。但就目前情况看,台湾民众对此的理解与认识并不足,因此在维持现状和改变现状之间,更倾向于前者。台湾社会的这一现实,大大影响了开展两岸政治对话的内在动力。

   两岸政治对话的前景展望

  基于上述分析,不难得出一个基本的判断:短期内两岸进行政治对话协商的前景并不乐观,但是从长期看,则是势在必行。就推动两岸政治对话的力量看,大陆方面毫无疑问是主要力量,同时,台湾岛内也存在着一定正能量。对于大陆而言,作为推动两岸政治对话的主动方,未来可做的工作至少有两个方面:

  一是要循势而为,因势利导,夯实基础,也就是将马英九当局一再宣称的不成熟条件变得成熟起来;在政策取向上则应分段而行。

  在政治层面也可以先易后难,将两岸的政治交往分为对话、协商、谈判等程度不同的阶段,由易而难,逐步进行。比如,将两岸和平发展的红利在岛内扩大化,进一步强化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并逐渐形成支持两岸进行政治对话的舆论,进而让主张两岸政治对话成为台湾主要政党及政治人物的政治资本,生成新的岛内社会和政治生态,然后再以对话的成果,壮大积极力量,将对话向着协商的层面推进。目前台湾岛内已经出现了一些主张两岸进行政治对话、不应回避政治谈判的声音,国民党内次级团体“567大联盟”就发表声明,主张两岸政治议题应该要谈。⑦一些有相当政治社会影响力的人士包括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前“国安会”秘书长、台北论坛董事长苏起、海基会前董事长江丙坤等也都认为不应回避两岸政治对话。但是,总体上看,这种声音在岛内仍然不大,要达成将推动两岸政治对话转化为视为政治资本尚有难度。但回顾两岸关系发展的历程,在陈水扁当政时,又有谁能想到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竟成了日后马英九胜选的重要因素呢。台湾政治人物总爱说形势比人强,这是选举政治的现实主义。势之所趋,人心所随,政治力量和政治人物顺势而为,也难逆势而动。

  二是找到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政治对话的切入点。

  今年3月,当时的国台办王毅主任曾表示,愿意先通过民间管道,由两岸智库和有识之士就“两岸之间存在多年的‘政治上的敏感问题’进行探讨,以便为今后适当时机解决这些问题创造条件。”这是在方式上寻求一个可行的办法,先展开讨论,不求马上得出结果,讨论中有分歧没关系,总比避而不谈要好。谈起来后并未见洪水猛兽,天也没因此塌下来,台湾执政当局至少也就不会过于担心两岸政治对话。至于政治对话以何内容为开端,这几年各界人士已有不少讨论,诸如一个中国框架的内涵、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建立、台湾国际参与以及两岸在国际上的合作问题等等。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高孔廉认为,政治议题不同层次,有低阶有高阶,低阶政治议题已经迸出。如果不解决,很难继续往上走。政治议题协商要先易后难、先低后高,循序渐进。⑧总之,从相对敏感度较低、且与民众切身利益有联系的政治议题切入,实现的可能性会高一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