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复旦投毒案是人文教育少惹的祸吗

http://www.CRNTT.com   2014-02-21 12:12:21  


 
  没有底线,家庭教育特别是父教对人格的教育缺失要负很大的责任

  在犯罪学中有一个很著名的剑桥-萨莫维尔研究(Cambridge-Somerville Study),结果显示儿童时期缺乏父母管教,是45岁之前实施暴力与财产犯罪最好的预测因素。《牛津犯罪学指南》中专门谈到了什么样的父母管教才是合格的,它需要的是连续的一致的对孩子行为的反应。例如不能今天孩子做错了事暴打一顿,明天又放纵孩子去砸别人玻璃。如果父母管教的方式都是混乱的,孩子又怎么能知道什么是是非曲直呢?

  而事实上,这其中关系最大的还是“父教”,国内外的研究都表明,父教的确实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非常大。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一般而言是有区别的,父亲较多地承担起了立规矩、树底线的职责。

  而林森浩的采访也说,小时候没有被反复地灌输底线观念。

  学校、社区在树底线时也重要,需要的是实践的人格教育而不是照本宣科的思想品德课

  童年没有得到良好的父母教育的人有很多,但是许多人都不会走向犯罪乃至是恶性犯罪之路。学校、社区,特别是前者的人格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当一个社会的氛围是“关心物质超过关心人”的时候,那么,作为“一方净土”的学校,就应该有更多的道德、人格教育的设置了。可是,人格教育不是一节节的思想品德课,又或者是背标准答案。孩子们发现课堂中讲的是一套,生活中自己看到的是另一套的时候,价值观就更加分裂了。别说是孩子们,柏拉图的《美诺篇》中就有一个著名的苏格拉底千年之问——美德能教吗?

  首先一个问题什么是美德,有哪些标准?这个问题哲学家也争论不休。但是,一些人类社会基本的是非道德观,例如不伤害别人这样的最低要求还是可以确定的。而更高级层面上的一些共识也是有的,台湾的天下杂志在多年前做过一个对学生家长、教育从业者的全方位调查,结果发现,大家一致认为中学生品格与道德教育是最需要培养的,内容则是自律精神、同理心、挫折忍受力、诚信、独立思考、自信和勇敢等。

  著名教育学家诺丁斯(Nel Noddings)就提出来,靠着实践是可以教给孩子们一些最为基本的社会共识的道德要求的。而有效的方法就是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具体的情境做调整。所以需要的不是填鸭式的灌输,而是让孩子参加学校的种植和饲养活动这样的情境教育,这都能够增加孩子的责任感。

  此外,如果说家庭教育更侧重于造就一个个道德的个体的话,对于学校和社会而言,更重要的功能是,构建一个支持良好道德的氛围。否则,孩子过了一定年龄后,家长的作用远不如同龄人和社会来得大了,如果本来家庭教育就有问题,一受到影响后果就很严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