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利率市场化必经之路:影子银行、利率双轨制和金融风险

http://www.CRNTT.com   2014-03-16 10:05:22  


  中评社北京3月16日讯/根据人民银行最新数据,中国2013年社会融资总量达到创历史记录的17.3万亿,比政府2008年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前的7万亿增长了147%。 然而,比总量增加更加引人注目的是社会融资总量构成发生的重大改变:人民币贷款从2008年占总量的87%降低到2013年的51%;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金融机构表外融资占比从2008年的12%,急速提升到2013年的30%,总量达到5.2万亿。从数据中不难看出,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在过去五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

  财经网发表长江商学院金融学助理教授张劲帆博士文章表示,影子银行的快速膨胀从根本上讲是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的急剧膨胀(其债务规模从2008年末的4.33万亿元猛增到2012年末的11.4万亿元)。负债规模的大幅增加导致了这些机构融资需求的快速扩张。而令人惊诧的是中国人民银行自2008年末,逐步将大型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从15.5%上调至目前20%的历史高位,从而显着抑制了银行体系通过传统信贷渠道发放贷款的能力。一边是地方政府对信贷的巨大需求,而另一边是传统银行信贷渠道受阻,其中的巨大落差于是催生了规模庞大的影子银行体系。影子银行是银行系统绕开受到监管的传统信贷渠道,通过与信托和证券公司合作将资金提供给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新渠道。表面上看银行存款进入了理财,信托或者证券资管,但由于投资项目本来就是银行的信贷项目,融资又有银行隐性担保,所有的金融创新归根结底是银行将表内资产变为表外资产。

  从表内资产到表外资产最根本的不同在于融资成本。表内融资成本是受到严格管制的政策存款利率,而表外融资成本是市场化利率。中国当前金融系统中于是同时存在受政府管制的计划内利率,以及不受管制的计划外市场利率。在实际信贷需求大幅攀升的背景下,中国的改革者们顺势而为,通过抑制银行体系透过传统管制渠道发放贷款的能力,而将新增融资需求逼入市场化利率的新融资渠道,这不禁使人联想起中国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实行的价格双轨制改革。如果说那次价格市场化改革使中国在商品流通领域从计划经济迈向市场经济,那么目前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本质上就是使中国在资本市场上从计划经济走向全面市场经济。在上一次价格改革中,双轨制发挥了关键作用,看来这一次资本市场改革中以双轨制为核心的增量改革将再一次成为改革的主要路径。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