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李祖乔:香港为何出现民主运动

http://www.CRNTT.com   2014-10-04 09:10:06  


 
  二、民主的未来——“英美模式”对比“台湾与新加坡模式”
 
  以上只是历史,对大部份人来说都只有认识过去的参考价值,不能启示民主运动的目标。但不少朋友也误以为,香港民运者崇洋,最终的企图是以英美的自由民主制为模式。这些“香港民运是崇洋”的看法,其实也受了“西方”的影响。如上,因为这种思考总是觉得香港的一切跟“西方”有关,而忘记了其复杂性。近年不少亚洲文化研究的知识分子都思考的一大题目,正是他们意识到邻近地区的关系、邻居的行动,也会影响人的行动。
 
  据我观察,当前香港民主运动的重要参考,不仅仅是英美,也有台湾和新加坡。我绝大部份同年代的香港朋友,都厌恶政治,但都很认同民主理念,台湾是很重要的因素。一般人都对台湾流行文化产生兴趣,然后去台湾旅行,最后感受到一个可以自由选举的民主化政制所培育的多元化世界。由于香港跟台湾很近,使香港人除了北上大陆之外,看到另一种华人民间社会的发展,看到其秩序、艺术、社区规划、公民素质等等。
 
  对不少香港平民来说,如果英美是“西方”,而大陆是香港在北方的参考,台湾是东方,那新加坡则是在香港南方的重要参考座标。新加坡所提供的,是它有城邦独立自主的尊严。我所认识的部份香港民主运动者,也许不会完全认同新加坡政府目前跟民间社会的关系,但都十分尊敬新加坡自治和独立运动,也以新加坡作为“城市也可以自立”的典范。
 
  以下的对话,几乎每天都在香港遇到:甲说,香港不可以没有大陆供水的;乙答:新加坡的水供也愈来愈独立啊!简言之,即使有千百种理由说明香港很依赖大陆(事实上也是),但新加坡本身却成为一个学习对象,使香港人想到“我们为何不可?”

  在政治上,“以新加坡为模式”在香港大众层面上不明显,但却有历史根据。有研究显示,1950至60年代,一位叫马文辉的商人(香港先施百货公司的东主)曾经在香港社会有广泛影响力,恐惧共产党而又深受李光耀启发,亲身以新加坡的政制为蓝本,向港督提出各种自治方案,却被港英殖民政府拒绝。
 
  我自己去年的研究也显示,香港1960年代最著名的本土民间社会运动者苏守忠,是因为当水手期间,在准备立国的新加坡港口,看到海关拒绝白人的无理要求而深受感动,回香港发动抗议小轮加价。即是说,香港民间运动其实也参考了新加坡的反殖运动。香港民间层面有强烈的城邦意识,这不是读希腊史得来,也不能单单说是“英国人影响”,也跟不少华人身处在香港,观察到南方世界的发展而受启发所得来。
 
  以上两点,只是作为参考,为有兴趣理解香港民主运动及其自主意识的读者,提供多一个角度。它们本身无法解释现在仍然在进行中的占领中环运动及充满变化的现实政治。但可以协助我们更深入理解香港的历史。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