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中国的强制性城市化:是人还是土地? | |
http://www.CRNTT.com 2010-11-09 10:56:24 |
中国新一波城市化浪潮已经变得不可避免,因为它已经积聚了巨大的政策和经济动力。在政策层面来说,城乡整合或者城乡统筹已经被提高到执政者的议程。这个政策取向非常自然,是前阶段解决“三农”(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努力的继续。“三农”问题出现之后,政府出台了诸多政策举措,尤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但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三农问题的解决最终还是要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从世界经验来看的确如此。 在经济动力层面看,各方(尤其是地方政府)关注的是下一步经济增长的动力。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在哪里?经济增长有各方面的经济资源,例如劳动生产力的提高、管理方式的改进、技术的发展等等。但对政府来说,需要的是政府可以动员的经济发展资源,例如政府财政性投资、通过税收政策来刺激经济投资、消费社会的建设等等。从过去三十年的经验来观察,城市化很有可能成为下一波政府可以提供的最有能量的经济发展动力。虽然通过财政的扩张性投资很多年里已经全面铺开,但是消费社会建设仍然是个长期的任务。对各级政府来说,通过城市化来驱动(地方)经济发展是一个“短、平、快”的过程。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事实上的城市化也在加速。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但是最近的趋势则使人十分担忧,那就是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通过政治和行政手段进行强制性城市化。一些地方政府把农村人口集中起来,形成小城镇;一些地方鼓励农民进城买房;也有一些地方甚至强制性要从农村来的大学生放弃农村户口,强行推进所谓的城乡统筹。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在表面上看,各地方都有冠冕堂皇的说辞,都是为了增进农民的利益。但是如果仔细考察一下,其实并不难发现,地方政府需要和关心的只是土地的城市化,而非人的城市化。对地方官员来说,土地可以推动地方经济大发展,而人则是包袱。农民没有价值,土地才有价值。经过这样一个过程,本来是“以人为本”的城乡统筹工程就变成了“以钱(或者GDP)为本”的过程了。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