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苏起:“民国”百年 应思考什么

http://www.CRNTT.com   2011-01-03 12:10:34  


 
  新心态、新制度、政党恶斗,三者相加相乘十几年的结果是:第一,台湾人才济济,但越来越少社会菁英愿意献身政府服务,除非他或她甘愿而且自信能够跨过五道高门槛:公布财产、“立法院”的铜人阵、媒体的声光热、两岸交往的限制、以及偏低的待遇。这五道门槛使求才若渴的马政府上台迄今经常碰壁。最后,敢于连过五关的事务官转任政务官者几占全部政务官的一半,四分之一强是学者,四分之一弱才是社会其他贤达。在外界变化如此快速、竞争如此激烈的大环境下,台湾政务官来源如此窄化,绝非台湾之福。

  第二,由于政务官人数稀少,主要推动公务的仍是事务官。但今天的事务官除了受到政务官同等的监督外,心理上还要额外担心政党轮替的后果、及图利他人的指控,行动上又受到出境包括赴大陆的限制。结果他们自然更倾向“防弊”而非“兴利”,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碰到法令的灰色地带,他们也很自然的采取从严解释,以求自保。诸多改革当然因此会打折扣。

  第三,“立法院”“朝野协商”的制度让稳居绝对多数的国民党成为“实质少数”。结果国民党不但在“立法院”失去执政最重要的伙伴,还要背负执政不力的骂名。而不能参与协商立法的委员只有转而问政及论政,而非协助执政。

  第四,媒体蓬勃开放是台湾经济奇迹及民主化的一大功臣。但几年下来,媒体越来越只看台湾内,不看台湾外;看小,不看大;看消息面,忽略基本面;看煽色腥,忽视要闻要事。换句话说,它过去的“兴利”角色已经严重弱化。

  第五,恶劣的台湾内部大环境让过去活跃的民间团体日趋疲软,经费捉襟见肘,不再能发挥过去启迪民智、蔚为风潮的作用。

  这些民主化的后遗症不应该再继续摧残台湾的老百姓、削弱台湾实力。“民国”一百年应该是终点,也是起点。它终结了扁政府的滥权及腐败,也应该启动各行各业从“防弊”向“兴利”的思维转换。我们更希望两大政党能下定决心挥别过去损人不利己的恶斗,藉“总统”大选及“立委”改选的机会,比赛提出“兴利”的方案供全民选择。

  能够这样,“民国”一百年才真的灿烂。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