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郭震远:是友非敌 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

http://www.CRNTT.com   2011-03-28 00:23:23  


 
  美国对华政策的重大调整

  美国的对华政策和中国的对美政策,共同构成了中美关系的基础,同时也是中美关系的表现。1979年1月中美建交以来,中国的对美政策一直保持着明显的连续性、稳定性,但美国的对华政策则出现几次重大调整,并从而导致了中美关系的几次重大变化。2010年1月开始,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与2009年相比似乎发生了变化。很多人惊呼,美国的对华政策“由温和重新变得强硬了”、“遏制又成为美国对华政策的主流”等等。这些明显是误判。事实上,奥巴马执政以来,美国的对华政策确实在发生重要调整,但不是2010年与2009年相比的调整,而是冷战以来延续了近二十年的,“接触加遏制”的美国对华政策,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开始向“借重加牵制”调整。这将是中美建交以来,美国对华政策的又一次重大调整。

  美国对中国的定位,实际上也是对中美关系的定性,是美国对华政策的出发点。中美建交以来,美国对华政策的重大调整,都直接源于美国对中国定位和对于中美关系定性的重大改变。冷战结束后,美国对中国的定位,由冷战时期的、共同对抗苏联扩张的非结盟的同盟者,调整为“非敌非友”,从而导致美国“接触加遏制”对华政策的形成并延续近二十年,虽然“接触”与“遏制”的形式、分量不断有所调整。2009年1月奥巴马开始执政,正值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强烈冲击,世界发生冷战结束以来的最重大变化。其中,中国和美国的变化尤其重要。奥巴马政府正是在这些背景上,开始调整对中国的定位。从2009年以来奥巴马、希拉莉等的言行,可以看到他们对中国的认识包括:美国欢迎一个强大、繁荣、稳定的中国;中国将在广泛的国际事务中发挥重大的积极作用;中美广泛、有效的合作,将给美国带来重要的机遇;中国与美国存在重要分歧,但这些分歧可以通过沟通逐渐缩小、化解。显然,这些较之“非敌非友”内涵明显积极的认识表明,奥巴马政府对中国的定位,正在向“是友非敌”调整。这一定位的调整虽然刚开始,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美国的对华政策将从此进入又一个新阶段,中美关系也将由此进入又一个新时期。

  由于对中国的定位正在向“是友非敌”调整,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也开始由“接触加遏制”,向“借重加牵制”调整。“借重”和“牵制”都是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不可缺少的部分,但“借重”是更主要的部分。奥巴马对借重中国的高度重视溢于言表,最突出的是为恢复美国经济而必须借重中国,同时在其他方面也多所借重。这些不仅大为超过了“接触”的范畴,实际也超出了一般意义的合作。对于奥巴马政府高度重视借重中国,应该没有太大争议,但对于奥巴马政府是否坚持遏制中国,显然存在不同认识。特别在2010年奥巴马政府制造中美之间一系列矛盾、冲突后,认为其坚持,甚至强化遏制中国政策的看法更具普遍性。但深入分析2010年的中美矛盾、冲突就可看到,从批准对台军售、奥巴马会见达赖,到纠缠人民币汇率问题,美国的作为虽然给中国制造了麻烦,但都没有,也不可能对中国造成重大实质性损害;更没有,也不可能迫使中国在这些矛盾、冲突中改变、放弃自己的原则立场。对此,美国朝野已有越来越广泛的共识。所以美国的这些作为已经不是本来意义的“遏制”,即不是出于明显敌意,以强力迫使中国改变,甚至放弃自己的立场和行动。显然,美国的作为只是对中国的“牵制”,即在无法改变中国的立场和行动的前提下,通过给中国制造不同程度的麻烦,来争取美国的相关利益。“牵制”与“遏制”一字之差,内涵很不相同。但奥巴马政府必然坚持对中国的“牵制”,这既是中美之间始终存在矛盾、冲突决定的,更是美国与中国竞争的需要。美国对华政策由“遏制”变为“牵制”,不仅是美国对中国定位中敌意减少的结果,而且是美国已无力遏制中国的结果,更是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和中国、美国重大的历史性变化的结果。所以,美国对华政策由“接触加遏制”,向“借重加牵制”的调整,不仅是必然发生的,而且是难以逆转的,在奥巴马政府之后还将继续坚持。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