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 |
一杯“低标”奶,强壮中国人? | |
http://www.CRNTT.com 2011-06-21 08:52:10 |
中国奶业标准为何会降低 “国情”说:内蒙古奶协秘书长那达木德认为,“我们国家72%牛奶和72%牛奶都是散户饲养,散户生产。产奶旺季,春季和夏季这两个阶段,北方绝大部 分地区生产的牛奶,蛋白质含量达不到2.95.这样会出现什么问题?乳品企业按照2.95国标来执行的话,这样的牛奶都要到倒掉。农业部做了大量的调研,主要从国情出发,照顾最大多数奶农的利益,这样把标准降低了一下。” “现实”说:中国奶业协会一位专家在回应“标准不进反退”时说:国际标准没有哪家国内企业做得到,既然我们做不到,那我们还写进标准干吗?甚至有支持专家认为,三聚氰胺事件之所以爆发,正是因为过去的生乳标准强调蛋白含量的要求太高了,部分散户奶农达不到要求,才不惜铤而走险…… 谁在变着法忽悠消费者? 有辩解降低标准不太影响牛奶质量的,说“表面上看低了,实际上是高了”,因为新标准中的2.8克蛋白质只是最基本的,比这高的,再分特级、一级、二级、三 级,按质论价。明白了?新标准一施行,原本不合格的,可以合格了;原本合格的,可以“优质优价”。这就是“牛奶质量没有太大影响”的意思。 奶业现状与中国国情 毫不客气的说,但中国乳业是一个几乎整体沦陷的行业。虽然仍在国内市场上领先,但从未真正走出国门。行业标准降低之后,中国牛奶恐怕真的只能“强壮中国人”。 被绑架的中国奶业标准 中国牛奶市场上,前三家大巨头的市场占有率处于绝对多数,前两家更是几乎垄断了中国常温奶市场。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说,2010调整国家牛奶质量标准时,征求地方奶协和专家的意见,结果百分之九十五的意见都没有被采纳。他认为中国乳 业行业标准被个别大企业绑架。王丁棉:“提了20条意见,只接收1条。伊利、蒙牛包括生奶、常温奶、巴氏奶这样 的标准是他们起草的,把很多东西都塞进去:细菌总数调到2百万,甚至蛋白质调到2.8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