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 | |
张亚中:和平发展期政治定位与路径 | |
http://www.CRNTT.com 2011-09-22 00:10:21 |
坊间大多认为1999年蔡英文参与了“特殊国与国”的论述形成工作,因而认定她是始作俑者。其实早在1994年期间,“特殊国与国”的精神已经开始出现。1994年“陆委会”的大陆政策白皮书(正式名称为《台海两岸关系说明书》)即已开始将“一个中国”定义成“历史、地理、文化、血缘的中国”,换言之,“一中”已经开始虚化、概念化,已经不再等于“中华民国”,而只是一个民族的概念。(那个时候的主委是黄昆辉,副主委是苏起先生)。在这样的概念下,“中华民国”与中国的关系,只剩下“历史、地理、文化、血缘”的民族关系,而没有政治与法律上的关系。因此,如果严格来说,台湾在1994年开始就已经走上了“特殊国与国”的道路,而非1999年。真正的“九二共识”只存在两年,在1994年就已经开始变质了。 陈水扁任内激进推动的“一边一国”、“入联公投”只是让原本已经质变的“各表”更确定变成了“异己关系”,甚而是“敌我关系”的“各表”。与“特殊国与国”不同的地方在于,1994年起,只是将“中华民国”与中国脱钩,2002年主张“一边一国”以后的陈水扁,则是企图将“中国人”这个概念彻底消除,这使得两岸不仅在政治法律上是“异己关系”,在民族血缘上也是“异己关系”。 陈水扁八年的政治操弄不是没有效果。马英九在2008年执政以后,虽然口头上仍然坚持“九二共识”,但是却迟迟不愿意开启政治协商。马英九对外的说法是“先经后政”。四年任期即将过去,证明了马所说的“先经后政”,其实是“只经不政”。 为何“只经不政”呢?一个可能的解释,就是马基于连任考量,不愿意去碰触“一中”这个敏感的议题。为何不愿意碰触?简单地说,因为他的团队认为这样会容易失掉选票。为何认为会容易失掉选票?因为目前台湾绝大多数民众认为“中华民国”已经与中国没有关系,台湾人已经不是中国人。这是论述形成政策,政策又限制论述的标准循环逻辑。 为何台湾民众会如此认为?理由很简单:执政者从1994年就已经开始裂解“一个中国”的法理意涵,以及随后的去中国化历史教育。2002年的“一边一国”根本去除了“台湾人也是中国人”民族认同。2005年起的烽火外交、2007年“入联公投”等政治操弄。即使是马政府在2008年上台以后,在两岸与外交政策上做了调整,但是在基本论述上,却选择了最保险的“路径依赖”,也跟着民进党主张“主权独立”、“前途自决”、“1949年后的中华民国史不属于中国史,而属于台湾史”,甚而认为“中国”的说法是“背叛台湾人民”。(请参考:张亚中,〈尔忧选择、我忧两岸:2012年后有无两岸和平协定?〉,《中国评论》,2011年7月号)。这样的发展,使得国民党目前的“国族认同”中,缺少了“中华民国”与中国的关系、台湾人也是中国人这两个重要的内涵。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