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央行政策加速向利率市场化靠近

http://www.CRNTT.com   2012-09-15 09:50:29  


央行货币调控思路和货币政策操作手法正在发生重要改变,从中可以看出央行正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
  中评社北京9月15日讯/截至9月初,央行连续十周的逆回购操作,创下近10年来连续操作时间最长的纪录。为何偏爱逆回购?背后又有哪些更深层次的政策含义?经济参考报发表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张茉楠文章认为,央行货币调控思路和货币政策操作手法正在发生重要改变,从中可以看出央行正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

  文章分析,央行近期的流动性操作与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增速大幅放缓有关。当前,在资本跨境流出以及企业和居民“资产外币化、负债本币化”加剧的双重冲击下,新增外汇占款出现罕见的弱增长和负增长局面。中国货币增长方式和政策传导机制正在发生实质性变化,这个转折点在2011年三季度便开始了。今年上半年新增外汇占款仅3026亿美元,不及去年同期增量的15%,期间甚至出现过两次负增长,货币流动性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漏损”,外汇占款作为货币增长来源的重要性将下降,甚至负贡献,但这也为利率市场化迎来关键的时间窗口。

  近期,市场一直寄望货币当局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不过,降准未必有效和对症。央行有两个主要的流动性调控工具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过去,存款准备金率在吸收过多的流动性上发挥了主要作用,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主要集中用于吸收银行体系过多的美元。而当下的现实情况是,在美元短缺和外流的情况下,降准也难以根本改变货币渗漏的情况。央行正在扭转只能通过高收益率来吸引商业银行购买央票的“对冲模式”,而选择在公开市场通过逆回购等方式更加灵活地“回吐货币”。越来越频繁的逆回购操作,使得回购操作和逆回购操作之间的利差不断缩窄,并能够引导短期市场利率的形成及货币市场的利率走向。因此,在利率市场化快速推进的大背景下,逆回购利率正在成为央行引导市场利率走向的一个政策目标利率。

  国内金融机构也开始使用利率化杠杆,对外汇流动进行有效“截留”,而这正是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所提出的,希望“引导金融机构用好利率浮动定价权”的具体体现。7月13日建行开始下调外币存款利率,随后中行、农行和工行也分别下调了美元、欧元的外币存款利率,各个期限的利率均有调整,降幅在25%以上,缩小了境内外外币存款的利差。利差的降低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外汇资产的吸引力,放缓和减少了“资产外币化”的速度和规模。这种利率引导的作用更加直接和有针对性,进一步放大了预期的政策效果。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