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熊玠答中评:面对仲裁中国不应忍气吞声

http://www.CRNTT.com   2016-07-14 00:28:40  


  中评社纽约7月13日电(记者 郭至君)南海仲裁案结果出炉,舆论一片沸腾。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菲律宾设下的“陷阱”?未来的南海局势是否会变得更加复杂?纽约大学政治系终身教授,著名国际法专家熊玠昨日接受了中评社记者的访问。

  熊玠首先表示,仲裁结果在我们的预料之中,因为中国从开始就不参加,也不承认仲裁法庭的管辖权。但由于中国没有参加,所以在选择仲裁人员方面一定偏袒了菲律宾,对其有利,而中国吃亏。中国的不到场引发了三个后果:一、仲裁法庭对中国有偏见,有这样态度的时候就会影响裁决决定。二、缺席则没有机会答辩,有些法律细节一定要在场听到菲律宾的表态才能够有效地、正确地驳斥。三、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态度有了异见。

  熊玠指出,菲律宾在这次仲裁中设置了“陷阱”,它不把南海看成南海的问题,而把它变成一个岛的问题。中国的立场是认为整个南海是其“历史水域”,所以这其中所有岛都是中国的,可是菲律宾却不是这么说,它明明知道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不涉及“历史水域”概念而且还有很多问题,却故意请求仲裁法庭以此来衡量。

  熊玠对中评社表示,对此,他有两个建议。一,中国可以指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序言中明文告诫,凡是在其条文中没有规定的问题(包括“历史水域”)一仍“应继续以一般国际法(即习惯法)的规则和原则为准据”。那么既然该公约没有讲到历史水域的概念,就应该跳脱出去来看习惯法是怎么讲的。如果按照习惯法来讲,中国在1947年就公布了南海是中国的历史水域,而且当时习惯国际法和国际法院都是承认这个观念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