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中评智库:俄乌战争安全挑战与启示

http://www.CRNTT.com   2022-05-17 00:10:00  


 
  第五,全体系制裁有威慑性,也有其限度,滥用可能适得其反。美国应对俄罗斯的军事行动,原则上排除了直接出兵参战,因为那样就相当于宣布“第三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美国在战略上并未做好准备。但不参战不等于不行动:一方面是全体系的军事援助和舆论谴责,信息战、网络战早就铺天盖地,甚至蔓延到中国社交媒体之中;另一方面则是祭出了霸权大杀器SWIFT系统。美国联合其西方盟友将俄罗斯踢出了SWIFT系统,并进行了贸易体系的严厉制裁。这是非热战条件下美国的“制裁核弹”,其震撼效果非普通国家可以承受。金融是贸易的血液,切断金融管道,贸易就被迫中断,而俄罗斯在基础能源、农产品、高科技、航空航天等方面与全球产业链联系密切。这种超限制裁必然是两败俱伤的,而且必然警醒其他大国发展基于金融安全的、规避美元霸权的国际结算体系。人民币国际化及其自主结算系统就是这种战略刺激背景下的产物。事实上,在全体系制裁的“道德热情与快感”短暂过去之后,西方包括美国自身已经开始感受到制裁的“回火效应”,如美国政府不得不宣布对美国公司采购俄罗斯能源的行为不加以禁止,欧盟也在能源交易上留了缺口。

  第六,直接谈判、多方斡旋及相互安全保障的制度化是乌克兰战争走向终局的必由之路。这场战争不能打成持久战,否则俄罗斯难以长期支撑战争成本,乌克兰人民将流离失所,而美国与欧盟也会遭受持续战争消耗带来的复杂和严重的损害,更关键的是二战后建立的联合国框架与多边主义治理秩序将面临崩溃。和平是至上的,但实现和平需要从本质上解决各方的安全关切和利益平衡问题,否则即便一时和平也是浮冰一样不可靠。乌克兰与俄罗斯需要面对面直接谈判,国际社会需要多方建设性斡旋,相互安全保障尤其是北约东扩的自我节制需要法律化和制度化,这样才有助于终结乌克兰战争。泄愤式“制裁”或“军援”祇会让战争持久化,让乌克兰焦土化,让乌克兰人民“难民化”。当然,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若涉及国际法上可确证的罪行及责任,以及乌克兰政府涉及在乌东地区的“种族灭绝”罪行,也需要通过有关的国际司法程序和协议机制加以确认和追究,不给冲突解决留下尾巴和隐患。

  二、主权与安全的逻辑冲突:全球安全治理的困境分析

  乌克兰战争中,主权与安全的话语与法理冲突是值得理论上深入分析的课题。吊诡的是,一向压制主权话语而以人权、民主等普适价值干预他国内政的美国及其西方盟友,这一次却对乌克兰主权竭力捍卫。主权是国际法的根基性原则,但安全关切及其制度化也从来都是国际法与国际关系的核心议题,没有持久的安全保障,就没有主权的稳定性和规范性。我们在分析乌克兰战争时,要尽力避免话语和范式的单调化陷阱。

  俄国以“特别军事行动”进入乌克兰境内作战,试图保护乌东“独立”的两个亲俄共和国并寻求推动乌克兰的“中立化”。从俄罗斯观点来看,乌克兰战争的本质是北约东扩带来的国家安全危机,俄罗斯与北约之间就确立清晰的安全保障法律框架的多轮磋商与外交努力宣告失败,俄罗斯要通过展示军事实力的方式获得与北约的谈判地位并寻求有利的安全保障机制。从北约观点来看,乌克兰寻求加入北约属于主权国家事务,俄国不应干预,而俄国进入乌克兰领土作战属于侵略行为,是以武力改变主权国家地位,在国际法上无法接受。俄罗斯强调自身安全关切被忽视甚至践踏,美国强调北约东扩的自由和乌克兰主权的完整。两种立场截然对立,国际法斗争空前激烈。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