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中评智库:弃九二共识 统一成单边

http://www.CRNTT.com   2022-09-04 00:15:34  


 
  2.“九二共识”之“名”

  1992年两岸两会就在谋求国家统一过程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问题达成共识后,双方对于如何概括称谓这一历史事实和两岸共识的名词并未跟进协商。“九二共识”如“贞观之治”“康乾盛世”一样,都是先有史实,后有名称。⑤然而围绕如何认知和概括这一历史事实性的共识,各方均有自己的表述,基于各自的表述和理解,相关利益方又进一步按照自身立场进行阐释、解构和重构了社会性、心理性的“事实”,话语体系的歧异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共识”之“实”。张俊威、李义虎《“九二共识”核心内涵的正确认知:有关“一中各表”论的重点剖析》详述了两岸之间的不同认知、表述与解读,尤其是梳理了国民党对于“双方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解读和接受的历程与变化,“一中各表”作为概念名词出现先于“九二共识”,从1992年两会达成共识到2000年,“一中各表”被台湾方面用来指代两岸两会达成共识,直至2000年苏起正式提出“九二共识”,才有了后续国民党“九二共识,一中各表”的标志性说法,而大陆自2005年“胡连会”开始采用“九二共识”这一用语。⑥

  “一中各表”及后续对于两岸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的种种不实之“名”,初始于岛内主要媒体对于海峡两岸协商达成“贵我两会各自以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这一共识的“一个中国,各自表述”或“一个中国,各说各话”的简约化概括。但查证相关媒体报导,也会发现“一中各表”这种凝练概括性说法也存在多种意义上的歧义和对于事实的取舍,直接为后续对于“九二共识”之“名”的再次误读或曲解提供了空间。无论是“海峡两岸各自表述一个中国原则”,还是“一个中国原则,各自表述”,或是“一个中国涵义,各自表述”、“一个中国,各说各话”等,均用“一中各表”来囊括。而除了第一种、第二种表述比较贴近双方共识外,其他类型的“各表”表述既脱离历史和共识,也不符合海基会“对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表述的本义,因为海基会表明双方对于一个中国涵义认知不同的态度不能等同于“各自表述”,更没有涉及或否定两岸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上的意涵或企图。事实上,时年的海基会、陆委会均未使用“一中各表”用语。而直到1995年,国民党方面首次以“一个中国,各自表述”概括两会1992年达成的共识,并呼吁大陆尊重两岸两会于1992年达成的“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共识,在1996年文件中明确表达了是“一个中国内涵各自表述”,后期李登辉的公开讲话更是将“一中各表”从代表权的“各表”延伸为主权层面的“各表”。因此,“一中各表”用语从诞生时就偏离了所指领域即“各自表述一个中国原则”或“一个中国原则,各自表述”,在使用过程中更是从“一个中国内涵,各自表述”异化为“一个中国就是中华民国”。可以说,予以两会共识以“一中各表”之“名”,不仅在结构上是以枝节性、第二位的意义取代和遮蔽了主干性、第一位的意义,而且在功能上也是以各自保留、双方歧异模糊和否定了协商共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