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 |
广东政改探路 号召官员杀开血路 | |
http://www.CRNTT.com 2010-02-20 08:57:37 |
三来一补、加工制造业起步,实施外向带动,广州经济开发区成立之初的发展路线,跟全国54个开发区一样,是单一的工业园区。 2006年,经济开发区的第二产业占到经济总量80%,而三产所占比重仅有20%。广州开发区20年发展创下了骄人业绩,但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抱着单纯的工业一条腿走路”的方式已经难以为继,薛晓峰说,土地支撑不了,环境容量支撑不了,人口结构越来越失衡了,这一切都使原来的发展模式遭遇“天花板效应”。 于是,薛晓峰带着开发区的同事们到国内国外的开发区四处考察。“白天看,晚上开会,” 薛晓峰说:“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广州经济开发区还算是师傅,结果现在徒弟不仅把师傅的东西拿过去了,还推陈出新。这让大家颇受刺激,回来后大家就在短时间内讨论出了40条对策,开发区的转型升级由此开始。 当年,广东省提出了“双转移”政策,广州开发区则闻风而动,更进一步。当广东省提出“腾龙换鸟”之策时,广州开发区自我加压,提出要“腾龙引凤”。“就是把鸟腾出去以后,把凤引进来,围绕‘腾龙引凤’的核心问题是在土地上做文章,抽住土地这个发展的命根子来调整产业结构。具体讲就是三句话:提升开发区制造,推进开发区创造,拓展开发区服务。”薛晓峰说。 之后的三年里,广州开发区做了一道“加减法”。 “加法”的例子如宝洁公司,开发区的办法是,提升其核心制造环节,开发区与宝洁签订了一个战略合作协议。在没有新增一寸土地的情况下,新引进20多个高附加值的品种,把核心的制造环节引进来后,还新设了研发中心。坐落在广州开发区的宝洁公司,成了宝洁王国在世界各地布点中搞得最好、最有竞争力和效益最高的地方。 加法的答案是:此举相当于五年后再造了一个宝洁。宝洁现在的产值约为300亿,五年以后要形成600个亿的产值规模。而宝洁占用的工业土地还是20万平方米,没有新增一寸地。 这样的“加法”延伸至在经济开发区里落户的105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我们追求的是头脑灵光,四肢发达,心脏起搏有力的产业结构。所谓心脏起搏有力就是要发展总部经济,我们要求这些企业设总部,起码是华南总部,乃至于中国总部,亚太总部,另外还要把研发环节放进来。包括索尼公司等,索尼华南总部和研发中心都成立了。”薛晓峰说。 与“加法”相对应的则是“减法”。 从2007年到2009年将近三年时间,开发区把有史以来全部的2000多个项目梳理了一个遍,高端项目促其锦上添花,低端项目逐步转移出去,清理的项目达到了100多个。减法并不容易,原来很多项目也是通过招商进来的,开发区的做法是“送嫁妆”,“你再去找一个更适合发展的地方吧,我们制订相应的政策支持企业转移,好离好散,这样成本就低了很多。” 这一通加减法算了整整三年,在没有新增土地的情况下,盘活了2.5平方公里的土地。薛晓峰发明了“米产”这个词,算每一平方米的经济容积率,他说,“搞开发,这个是核心指标”,2009年,开发区的项目投资密度从3年前每平方米500美元增加到每平方米1000美元。开发区的现代服务业增长比重首次超过制造业,去年为GDP增长贡献率达到30%。 加减法的效果相当明显,广州开发区以不足广州1%的面积,产生了广州约1/7的国内生产总值、1/4的工业产值和1/3的工业利润,在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拿到了六项第一:GDP第一,工业增加值第一,工业利润第一,财政第一,税收第一,外商投资企业的效率第一。 变“非洲”为“亚洲” 有人称萝岗区“一边是欧洲,一边是非洲”。一方面,广州开发区作为全国最先进的开发区之一,2007年人均GDP达到40多万元,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另一方面,近在咫尺的农村,各方面发展状况又落后于广州市平均水平,萝岗区刚成立时,农民的年人均收入比当时广州市的平均水平低3000多元。要想实现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摆在萝岗区面前的首要难题是,如何实现“非洲”与“欧洲”的统筹发展,首先要把非洲变亚洲。然后再朝着“欧洲”的方向发展。 2007年刚到任时,有两件事情让薛晓峰深有感触。位于萝岗区北翼的九龙镇有一个村子,村里的孩子们想当兵,却年年都在征兵体检上栽跟头,而原因竟然是水质有问题,地表水受到了污染。在调研过程中,薛晓峰了解到全区还有5.9万人喝不上安全的饮用水。于是,利用半年时间,区里投资5000多万元,解决了近6万人世世代代没有解决的饮水问题。 另一件事情和住房有关,2007年狂风暴雨多,可是每逢雨季,薛晓峰就提心吊胆,因为害怕危破房屋坍塌。恰逢那年七一,他去一个村子访问困难老党员,看到一对老年夫妇住在一间七八平方米的小屋子里,因为漏雨,屋内搭起了一个塑料帐篷,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后来经过调查,他了解到全区有500多户人家还住在这样的危破房里,于是,又花了半年的时间,给每家补贴4万元钱,全部建起了新房。 沈奎说,开发区还制定了“六增两减”政策,在六个方面增加农民收入,在两个方面减少农民支出,从总体上提高农民收入。 在2009年底完成的一项权威统计中,萝岗区的农民年人均收入已达12000元,达到了广州市的最高水平。“基本上过渡到了亚洲。” 2008年底以来,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外向度较高的广东经济影响尤为明显,而作为广州产业高地的广州开发区、萝岗区却“风景这边独好”,形成了“东边不亮西边亮”、“此消彼长、少消多长”的格局。 2008年4月18日,汪洋考察萝岗区时指出,广州开发区路子是对的,广州科学城代表广东的未来。 破解“空城计” 下一步,在萝岗区的北部,将崛起一座以知识经济为核心,集聚着高端产业和人才、高品质工作生活环境、美轮美奂的世界一流新城区——广州知识城。 然而,从目前的现状来说,这还只是理想。 萝岗的交通和生活配套设施目前还不完善。从市区打车到萝岗,司机会沿着开创大道一路前行,这是萝岗区最靓丽的路段,是外来人看开发区的“窗口”,而目前,这条大道还没有明显的标志性建筑。尽管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在此投资设厂,投资项目达到2500多个,其中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投资项目105个。但大部分“开萝人”下班后便搭乘有限的几班公交或班车返回市区,因此整个开发区入夜便唱“空城计”。 这并不是憧憬中的萝岗未来,也并不能代表未来的广州乃至广东。 如何破解“空城计”?薛晓峰巧妙地打了个比方:“未来萝岗新城,不仅要让老板满意,还要让老板太太和小孩满意,要让全体老百姓满意!”让老板太太满意,同样要解决一个“欧洲”和一个“非洲”的问题。 开发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为此,他们要吸引一百名科技领军人才,一千名科技骨干人才和一万名技能人才,形成一个人才“金字塔”。而为人才提供合适的“凤巢”计划也列入规划之中。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对于未来,薛晓峰信心满满,他相信,现在之萝岗,是广州最年轻的一个区,是广州重点建设的新城之一。未来之萝岗,将是一座创新之城、宜居之城、生态之城、文化之城、服务之城。(本刊记者:鄂璠)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