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薛涌:中国体育为什么要走出举国体制

http://www.CRNTT.com   2011-06-15 10:54:35  


希望李娜的胜利能帮助我们攻克“举国体制”这一计划经济的最后堡垒。
  中评社北京6月15日讯/“中国正在进入急剧的老龄化,维持人口的健康水平、延长工作年龄,马上就会变成紧迫的问题。在这方面,体育本是立国之本。可惜,‘举国体制’和全面健康,几乎成了你赢就是我输的零和游戏。商业体育则正好相反,走的是一条共赢的道路。我希望李娜的胜利能帮助我们攻克‘举国体制’这一计划经济的最后堡垒。”学者薛涌今天撰文“中国体育为什么要走出举国体制”:

  李娜2008年脱离“举国体制”而“单飞”,2011年创造历史,获得法国网球公开赛的冠军,成为中国乃至亚洲在网球四大满贯赛事上夺得的第一个单打冠军的人。对于我这个八十年代就力主突破“举国体制”的人来说,这样的突破为中国体育创造了一个潜在的转折点,其意义值得反覆玩味总结。

  我不妨把我四分之一个世纪之前的观点概括一下:“举国体制”在体育上,并非没有效力。恰恰相反,其效力可以说大得非凡。在冷战末期的奥运会中,美国不仅不敌苏联,甚至被东德超过。考虑到后两者在经济发达程度和人口规模上,都远不如美国,这样的业绩即使把兴奋剂的因素算进去也相当可观了。中国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上的突出表现,同样显示着“举国体制”的效力。

  但是,效力不等于效率。看看金牌的含金量就明白。奥林匹克运动本质上还是业余的。虽然经历了商业化的洗礼,大部分发达国家在大部分项目上的奥运选手都是业余选手。以百米这一极端人气且有商业价值的项目来说,十几年前美国短跑名将格林,在破世界纪录前一年还在餐馆打工。“举国体制”的效力在于,通过公共投资、在全国范围内选材、从小系统培养专业运动员,在奥运会上自然能够以专业的压倒业余的。另外,“举国体制”可以采用计划经济式的金牌战略,专门在冷僻的项目上投资。比如,划艇、射击、冰壶等等项目,大多数中国人碰都没有碰过,一般也不知道规则,很难欣赏。但是,因为是冷门,搞的人少,我们用追加公共投资的方式就能培养出许多奥运冠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