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 |
王蒙“揭黑”会揭些啥? | |
http://www.CRNTT.com 2011-08-06 09:51:04 |
开除王蒙但滋生王蒙的土壤还在 2011年08月06日07:44广州日报 和静钧 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 金牌运动员王蒙近日被冬管中心开除出国家队,因王蒙先后卷入了“醉打丽江保安”及后来的青岛“醉打领队”及“体罚队员”等事件。为什么国家辛苦培养出一个金牌手,却全无金牌一样“金灿灿”的品质呢? 王蒙幼年习滑冰之艺,有潜质,但纯属业余爱好,父母本想让她升中学上大学。大凡国外著名运动员,很多都是边接受正规普通教育,边把某一项运动作为爱好和专才,比赛和学习两不误。除非市场化和职业化很高,运动员很少会从小就全部精力投入到训练某一“技艺”,国家也很少会拿巨额公共财政去只惠及个别人。本来奥运是业余运动员的运动盛会,职业运动员是禁止参赛的,如拳王阿里未曾听说他为国夺了多少块拳击金牌,不拿金牌,也没有影响该国在这一运动项目上的全民运动水平。 各国经验表明,通过系统学习和自觉业余训练出来的运动员,更能在自律与责任感上表现突出,更能适应社会,更能促发社会崇尚运动。而通过封闭训练出来的,很容易成为夺金机器,人格成长并未达到令人满意的地步。一旦“夺金机器”被弃用,很难在社会中找到立足点,很难实现自我价值。刚刚媒体报道的在地铁以乞讨为生的前体操运动员张尚武,以及沦为澡堂搓背工等金牌运动员,就是实例。 王蒙业余训练持续了没多久,大概13岁左右,就进入“省体校”,成为一名有工薪收入的运动员,很快就进入国家短道速滑队,成为“金牌战略”下的荣誉捍卫者。封闭选拔机制下,对大多数有运动潜质的人进行无情筛选,而没有选入的人,之后也很难靠业余训练,实现其心中的体育荣誉之梦。到目前为止,中国夺下的上百枚世界冠军和奥运金牌中,尚无一枚为体制外的人物获得。假如有的话,刚刚在法网获得大满贯的李娜,可算“半个”。 这使得封闭的培养机制之下,可选择的替代人选越来越少,形成“笼子效应”,一旦某人脱颖而出,就会集百般宠爱于一身,成为金牌形象工程的最好装饰品,本身沦为众多利益相关人的政绩工程。王蒙在这个封闭体制中胜出,并如愿夺下奥运金牌,各种奖赏纷至沓来。王蒙丽江醉打保安之后,外人才知她还是政协委员。太多光环落在她身上,不让她恃宠而骄都难。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机制造就了王蒙,也害了王蒙。一些优胜者为巩固“垄断地位”,对有可能挑战前者地位的后来者,利用“老大”的优势排挤出去。“金牌战略”下又衍生出两个层次的竞争:外部竞争与内部竞争;内部竞争就是以队友为假想敌的省队夺冠之战,这使运动员的“身份识别”上又多了一个相互道德对抗的因子。因此,开除了王蒙,滋生王蒙式弊端的环境还在。只有深化改革,才能使运动员免于“王蒙”和“张尚武”式的人生波折。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