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 |
日月楼里的丰子恺后代 | |
http://www.CRNTT.com 2011-11-26 10:30:05 |
父亲的人格影响我一生 记者:看过关于丰子恺赠画的报道,感慨现在的画家不可能像他那样做了。 丰一吟:当时我家的信箱中经常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不少热心读者给父亲写信,希望父亲能够赠画给他们。一般收到这样的信件,父亲都会在一个星期内画好,回寄给人家。解放后父亲就不卖画了,没有人买过他的画,只是在报纸上偶尔有发表。 记者:从作品中可以看出丰子恺为人谦和,他在生活中也是这样的吧? 丰一吟:他对待所有的人都很好的。1961年家里买了台电视机,父亲把它放在楼下客厅,从那以后我家客厅就像电影院一样,邻居纷纷过来看电视。父亲自己从来不要保姆伺候。叠被铺床,收拾房间,都是亲自动手。有一位保姆在我家做了17年,父亲知道她有高血压病时,马上叫她每天午睡,还包下了她的一切医药费。父亲说:“人家抛弃了自己的家庭来为我们服务,我们要把她当自己人!”你在日月楼里不知道看没看到展示的一些宣纸片,长约二寸,宽约三四寸,这种纸我们家叫“外公纸”。父亲写字写坏了的纸,不要了,就裁成很小放在桌子上,桌上有水迹、墨迹就用它擦一下。父亲身上也会放一点,他常常带外孙们去吃饭,孩子们吃得嘴上脏了,他就把纸拿出来擦一下,孩子们习惯了,有时还没来得及把纸拿出来,就有人喊着:“外公,纸!”所以就有了“外公纸”这个名字。我现在画画写字后,也把废弃的纸留下来用。 记者:丰子恺给您带来的最大影响在哪方面? 丰一吟:父亲的许多品质,原来在一起时我并没有感觉,以为本该如此,许多年以后才通过比较对他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从父亲身上获得的最大收获就是那股认真劲儿——凡事都要钻研到底,一丝不苟,有一点缺陷和不足心里就会不踏实。 记者:看来李叔同对丰子恺的影响,也由丰子恺转而影响到您了。 丰一吟:这是过奖了。李叔同是父亲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导师,他不仅教音乐、绘画,还教做人。在李叔同那里父亲学会了写生画法,打定主意专心学画,把一生奉献给艺术。更重要的是,他还学到了可贵的精神:李叔同是个非常认真的人,父亲做事也一丝不苟;李叔同认为要做一个好文艺家,必先做一个好人,父亲一生都认为“大艺术家必是大人格者”。连一些小习惯父亲也要模仿李叔同,比方说写信的时候一定先写信封,边写边说:弘一法师就是这样子的。 记者:丰子恺给您留下了很多作品吗? 丰一吟:其实父亲1975年去世的时候,只留给我一幅字——“盛年不重来”。二哥看我一幅画都没有,就把父亲给他的画送了一幅给我,画的题目是《一叶落而知秋》,画里两个小孩看着天上的落叶,边上一个妇人摇着折扇。 记者:您今年已经82岁了,还要每天工作很久吗? 丰一吟:是的。从1975年父亲去世后,我开始做父亲的研究、整理工作,并重新拿起画笔临摹父亲的绘画。我没有继承父亲画画的天分,“只会划桨,不会掌舵”,缺乏父亲的神来之笔。当年浙江文艺出版社来信,要我和大姐一起编辑丰子恺文集,因为在那之前所有的出版社没有一本丰子恺的文集,只出过画册。为了编文集,我跟大姐两个人一起到图书馆找资料,找得很辛苦。单位批评我,说你是在外国文学研究室,不搞翻译研究也就罢了,但有关丰子恺的论文总要写出来吧?我觉得很为难,我说现在是拓荒,把父亲的文集先出版,再去搞研究。我现在最大的精力在研究丰子恺,我有两万多张卡片和6本剪报集,都是有关父亲的资料。 作者:何玉新 来源: 文化中国-中国网 2011-11-18 13:43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