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外媒记者在中国:微博改变驻华记者报道模式(二)

http://www.CRNTT.com   2013-02-19 11:14:02  


南都周刊2013年度第4期封面
  中评社北京2月19日讯/2012年美国老牌杂志《纽约客》驻华记者欧逸文是兴奋而忙碌的。他的文章涉及了几乎中国所有的热点事件,包括中共十八大、反日游行,莫言获奖等,甚至还有陕西表哥和广东房叔。此外,欧逸文平均每月在《纽约客》网站上写十几篇关于中国的博客……

欧逸文:从NEW YORKER到BE

  2013年01月30日12:02 南都周刊 

  作为美国老牌杂志《纽约客》的驻华记者,欧逸文(Evan Osnos)已经在中国工作和生活了7年。

  和他的前任何伟(Peter Hessler,《纽约客》驻华记者,着有《寻路中国》)类似,欧逸文描述中国的文字,用词漂亮考究,连驻华的外媒同行们都流行追看他在《纽约客》网站上连载的专栏——中国来信 (Letter from China),这些文章被视为解读中国的经典美文。

  欧逸文认为,预言中国在世界的崛起,是从拿破仑以来西方人一直很热衷做的事情,如今这已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事实。“我现在做的大部分工作是描述在中国发生的事情,然后去解释为什么,以及中国怎样在新的世界版图里扮演新的角色。”

  用博客点评中国

  欧逸文并非新闻科班出身,他本科毕业于哈佛大学政治学系。也许是为了契合《纽约客》的风格,欧逸文采写了各种类型的中国人物,既有贾樟柯、韩寒、胡舒立和李阳等名流,也有像他的书《中国愤青》里主人公唐杰这样的普通人。

  用几个月的时间、几万字的篇幅去描绘一个中国人,他采取方式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想尽一切办法紧贴对象,去他的家、办公室,甚至跟他一起旅行。

  但这并不表明他遗忘了自己的专业出身。他频繁发布的博客文章,很多都是对时政的犀利点评。

  他全程采访了中共十八大。他在博客里写道:大会堂是毛时代的人民圣殿。近年来,它向商业敞开了怀抱,《大河之舞》和百老汇音乐剧《Cats》在这里找到了舞台,肯德基2000名经理云集于此商讨炸鸡之道。周四,当他们迈着精确的政治猫步走上红地毯时,至少在这几个小时里,大会堂再度充溢着圣光。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新一任常委见面会后,欧逸文也走了一下红地毯,端详着习近平刚才站立的地方。“那里贴着‘1’字,这意味着,只有中国权力最大的人才有资格站在这里。透过一品红和兰草丛,眼前是密密麻麻的相机镜头,还有十几亿人的期待。”

  欧逸文试着从中国新领导人的角度去审读中国。他在文章里评论说,那位有着播音员一般浑厚磁性嗓音的人,将会面对一个面貌迥异的公民社会:伴随着科技发展和财富增加的,是愤世嫉俗。

  “他会比前任们面临更多公开且无情的质疑。” 欧逸文告诉《南都周刊》记者,他认为2012年最重要的中国新闻是最高领导层的权力交接。不光是换了面孔和名字,其交接过程也有了一些变化迹象。

  他对十八大的关注从开幕式持续到常委名单公布。他从这次盛会的细节中读到一些微妙的变化。“习近平的首次发言没有使用那些惯常的口号,作为新的最高领导人,他利用这个机会展示了不同的风格。”欧逸文告诉《南都周刊》记者。

  他认为新班子面临很艰难的任务。在建立权威方面要比前辈们面临更多的挑战。更重要的是,无论是从经济领域,还是在外交方面,即使是对比十年前,中国的情况要复杂多了。“现在说他们是否能比前十年干得更好,还为时过早。”

  “不过,我很高兴看到习近平正努力去除繁文缛节,强调实干。”欧逸文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