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郭震远:两岸政治关系定位 溯本求源

http://www.CRNTT.com   2014-04-18 01:01:52  


 
    两岸政治关系定位是尚未结束的中国内战的双方

  所谓的两岸政治关系定位,就是对于客观存在的两岸政治关系予以认定和宣示。显然,这一定位包括两个基本要素;第一,客观存在的两岸政治关系,这是定位的基础,缺少这一基础的定位,没有实际意义;第二,对客观存在的两岸政治关系的深刻、正确认识,这是两岸政治定位的主要内容。第一个要素是六十五年来两岸关系发展形成的,是历史的产物,是客观存在,不以人们的意志而改变;第二个要素是人们的主观认识,在两岸现实状况下,主要反映两岸之间,以及大陆和台湾内部的不同认识。按上述要求,以尚未结束的中国内战的双方,作为两岸政治关系定位是正确的、可行的。

  迄今为止,两岸之间关于两岸政治关系定位,呈现十分复杂的局面。大陆方面关于两岸政治关系定位,虽然有“球体理论”、“一国两地区”、“一国两府”等诸多说法,但可认为都属于“一国两XX”模式;而台湾方面并没有形成基本的共识,李登辉、陈水扁等的“特殊的国与国关系”、“一边一国”论;马英九的“一中各表”、“中华民国是独立的主权国家”,以及广义上统派的“大屋顶理论”、“一中三宪”等等。大陆方面与李、陈的两岸政治关系定位截然对立,不存在寻求共识的可能。大陆与马英九,以及与广义的统派,关于两岸政治关系定位,既有原则上的一致,即都在一个中国框架内进行定位;又有重要的差异,即大陆方面通过“一国两XX”模式,既强调一中原则,又试图满足台湾方面关于两岸平等、对等的要求。但台湾方面更在意的是“独立的主权国家”地位,马英九关于“中华民国是独立的主权国家”的态度十分明朗,即使是“一中三宪”中强调的中国统一前的“二宪”,也明确地表现了这一立场。事实表明,在进行两岸政治关系定位时,大陆和台湾的相关人士,实际上主要都是对两岸的定位,即两岸各自是什么的定位;而对于两岸之间的政治关系是什么,无论大陆还是台湾的相关定位中,都基本上没有涉及。2013年初,大陆有学者提出,两岸政治关系是对立的政治关系,表明了开始关注“关系”。但这一说法不符合2008年以后,实际的两岸政治关系。对两岸政治关系定位,却没有回答“关系”是什么,显然不能成立。这种定位还有着先天的缺陷,不可能成为进一步推进两岸政治关系的基础。无论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结束敌对状态,还是签署和平协议,都是结束中国内战必不可少的环节,都不可能以“两地区”或“二宪”为主体实现。还须指出,无论“一国两XX”,还是“大屋顶”、“一中三宪”,实际上都是对统一后两岸关系中的两岸的定位,而不是对统一前两岸关系的定位。由上述情况,笔者认为须改变关于两岸政治关系定位的模式和思路,以尚未结束的中国内战双方,作为两岸政治关系定位,是正确的选择。

  以尚未结束的中国内战双方,作为两岸政治关系定位,有坚实的事实基础。如前所述,中国内战延续六十八年至今尚未结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就连李登辉、陈水扁这些“台独”势力的代表人物也无法直接否认。2008年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历史新时期以来,由于两岸关系不断缓和、改善,两岸出现大交流、大合作的全新局面,两岸民众中都有不少人,对于两岸竟然还处于没有结束的内战之中感到疑惑。民众有疑惑可以理解,但中国内战是否结束,不是以民众的感受为根据。2008年以来民众的感受,只表明中国内战的严重程度确实大为缓解,但前述大量事实却同时也表明,中国内战确实尚未结束,并且继续作为两岸关系的基础,对两岸关系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以“尚未结束的中国内战的双方”,定位两岸政治关系有三个层次的内涵。其一,“中国的内战”强调了、突出了定位的一个中国框架,这是定位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以定位为开端,处理一系列两岸关系政治热点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其二,以“中国内战的双方”定位两岸关系中的“关系”,表明了两岸政治关系在对抗性基础上必然的对等性;其三,以“尚未结束的中国内战的双方”定位,表现了两岸政治关系的阶段性,既不是2008年以前激烈对抗中的“关系”,又不是内战最终结束后的“关系”。总之,可以认为这一定位,比现有的,两岸人士提出的各种定位表述,都更符合两岸政治关系的实际,因而最可能被人们认同、接受。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