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经济内生动力在新约束中增强

http://www.CRNTT.com   2014-05-15 08:45:05  


  中评社北京5月15日讯/自2013年开始,国际国内学者就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有过多次激烈争论。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即使外部环境不好,未来3到5年中国维持8%的经济增长没有问题。投资大鳄索罗斯认为,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既来源于外部,国际市场不能持续吸收中国一直增长的出口商品和服务;也源于中国内部,中国必须把经济增长源泉从出口和投资定位到国内消费。许多主流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前景表示了担忧。

  中国经济面临诸多挑战

  上海证券报发表财经评论人李海辉文章表示,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已经在世界处于第二位,并于2013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在这种情况下,投资和出口这两架经济增长的马车,其增长空间受到诸多挑战的限制,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回调到中高速增长已是大势所趋。

  一是承接制造业传统的低工资优势弱化,科技水平提高迫在眉睫。根据英国经济学人智库(EIU)的数据,2000-2011年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大幅增长近四倍,单位小时劳动成本由2000年的0.6美元增加至20l1年的2.9美元。与东南亚国家相比,中国劳动力成本已由10年前的偏低转变为偏高,相当于泰国的1.5倍、菲律宾的2.5倍、印尼的3.5倍。劳动力价格比较优势弱化,使作为中国主导产业的一般加工制造业向综合成本低的内陆地区或周边国家转移。

  时至今日,这一势头更为明显,如重庆、安徽等地的许多产业是从东部沿海地区转移过来。耐克等国际品牌逐步把制造工厂更多迁至越南等国。美国寇兹(Coach)公司宣布今后五年中国工厂的订单份额将由85%降至45%,日本无印良品(MUJI)公司计划三年内把中国合作工厂从229家减至86家。

  根据经济起飞理论,度过承接——学习阶段的经济发展需要科技创新部门的主导推动,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已经迫在眉睫。

  二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到极限,转变发展方式势在必行。经过几十年的粗放式发展,中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保持较高的增长,给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压力。

  主要江河湖泊水质恶化;水土流失、荒漠化严重;大规模矿产资源开采造成土地沉陷,水位下降,植被破坏,近年来全国出现大范围、几乎全覆盖的雾霾天气,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

  同时,虽然中国资源总量虽然比较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低,水资源、耕地人均拥有量仅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和43%,石油、天然气人均储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0%。

  在这种情况下,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业已走到尽头,要求中国经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走出一条长期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道路。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