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诺曼底登陆70周年:今天怎么看?

http://www.CRNTT.com   2014-06-07 09:43:23  


 
  今年在纪念诺曼底登陆70周年之际,观察家和历史学家们却惊诧于今天的国际格局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这一变化将会引导世界走向何方,令人警惕、令人担忧。说欧盟正面临内外“交困”可能属于“用词不当”;但欧盟必须直面深刻的内外危机,则是无疑的。恰好在纪念登陆70周年前夕发生的乌克兰事件和欧盟议会选举,从两个领域展现了欧盟面对的严酷现实。

  但在探讨这两个重要问题之前,首先应该提及另外一个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

  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来看待和评价历史?

纪念诺曼底与正确评价二战历史

  法国在二战中的作用是独特的。戴高乐将军和主导着法国国内抵抗运动且牺牲巨大的法共,几乎是法国得以挽回荣誉和跻身战胜国行列的唯一“通行证”。法国日益隆重地纪念诺曼底登陆,但令法国颇为尴尬的却是当时参与登陆的法国士兵实际上仅177名,不仅大多数战死沙场,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未为法国国家所承认,一直到诺曼底登陆战役60年后,其中的36名战士才得到国家勋章,他们的忠诚和勇气才得到国家的承认……

  当时诺曼底登陆从军事角度看,其战略意义是否能够与斯大林格勒之战甚至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和阿拉曼战役相提并论,史界是有争议的。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威廉·夏伊勒在他的畅销书《第三帝国的兴亡》里甚至没有为诺曼底登陆花费太多笔墨。事实上,二战史的关键性战役,是苏联在1942年年底对斯大林格勒采取的大反攻及其决定性胜利。“斯大林格勒战役与阿拉曼战役、英美在北非登陆合在一起,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到了伟大的转折点。”夏伊勒这样写道。但对比今天诺曼底登陆与斯大林格勒之战在世界舆论中的影响和地位,是令人深思的。

  在很多二战史学家的眼中,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纳粹德国在二战中的首次关键性军事失败,德军从此由战略进攻被迫转向战略退却。瓜岛战役也同样标志着日本皇军在太平洋战区战略优势的终结。而诺曼底登陆战役是盟军开辟西线战场的重大胜利,当然值得纪念。但这一战役在军事上的意义并非那么重要。然而问题是,在今天掌握着绝对话语权的西方统领的世界舆论中,对诺曼底登陆的纪念,远超斯大林格勒,以至于今天世界各国很多年轻一代只知诺曼底而不知斯大林格勒战役。今天把诺曼底战役说成是“第三帝国灭亡的开端”,显然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一种有意的“重新评价”,以抬升美、英等西方国家在二战中的角色而故意削弱苏联的作用。对比一下诺曼底和斯大林格勒两大战役中参战人数、作战时间、阵伤亡统计以及此后战局的发展、变化,应该可以得出一个相对客观的结论。

  熟悉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人们都知道,早在1941年9月,独力承受着希特勒投放战场几乎全部精锐兵力的苏联,就已经要求英美尽快在西线开辟第二战场,以从东西两线夹击法西斯德国,减轻苏联的军事压力。到1942年6月德国攻势最猛烈而苏联处于军事上最为艰难的时刻,斯大林几乎是“恳求”罗斯福和丘吉尔登陆法国,但却遭到明确拒绝。当时美英的借口是尚未做好军事准备,但实际上则是怀着“坐山观虎斗”的心态并希望苏德两败俱伤而有意拖延。事实上正因为对英美战略决策做出了正确判断,希特勒才敢于在1942年夏季将德国在西线的几乎所有精锐部队都调至东线,意欲一举击垮苏联的军事抵抗。史学家们后来发现,当时德国在意大利和的黎波里“除了几艘潜水艇和几架飞机以外,别无任何武装力量”(可参见《第三帝国的兴亡》等书)。也就是说,如果当时西线立即开战,法西斯德国垮台的日子可能会提前。但当时英美迟迟不开辟第二战场,而希特勒也将战争前景放在打垮苏联后与英美媾和的希望上。这是否导致英美拖延对德作战,迄今史学界仍然争论不休。今天在西方话语权的强大导控下,历史确实存在着失去其客观、真实面目的危险。

  诺曼底登陆纪念日趋隆重,其中的潜台词到底是什么,也许我们要再过若干年才能洞悉。我们对国际事务的理解总是慢了半拍甚至一拍,这正是欧美能够在世界舆论上主导话语权的重要原因和结果。这也是为什么西方不惜代价也要将历史的解释权牢牢控制在手中的根本原因。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