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诺曼底登陆70周年:今天怎么看?

http://www.CRNTT.com   2014-06-07 09:43:23  


 
乌克兰危机投下的阴影

  在诺曼底登陆60周年纪念仪式上,俄罗斯国家元首首次被邀请出席。当时首次出席诺曼底登陆纪念的普京来到诺曼底小城拉罗芒什参加纪念仪式时,并非聚光灯下的主角。当时人们关注点都在另外一位同样也是首次应邀前来的国家代表:德国总理施罗德。媒体甚至对当时因伊拉克战争而处于严重分歧和对立之中的法国总统希拉克和美国总统小布什倾注了更多的笔墨。说普京当时是叨陪末座并不为过。

  然而这一次情景则大不相同。因为发生了乌克兰事件。普京扮演着“不是主角,胜似主角”的作用。

  尽管对乌克兰局势各有各的解释和分析,但俄罗斯事实上控制克里米亚而西方特别是欧洲对此无能为力则已经成为今年以来国际关系格局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对于纪念盟军登陆诺曼底70周年而言,更是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无论冠之以“新冷战”、“准冷战”或其他记者们热衷于所取的新名词,事实是俄罗斯明确地划出了一道红线,而美欧实际上默认了这道红线。克里米亚事件已经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如果说美欧打出的第一张牌是策动乌克兰新一轮颜色革命、成功地将亚努科维奇赶下台的话,那么俄罗斯的反击让一厢情愿的西方自食其果:几乎是遵循着同样的逻辑和同样的方式,克里米亚通过“科索沃式”的公投而并入了俄罗斯。对此,西方打出了第三张牌:经济与金融制裁牌。而莫斯科回应的则是一张“地缘能源牌”。由于中国、印度等需要俄罗斯的能源,因而对西方对俄经济与金融制裁并不感兴趣。而在没有中、印等国的参与下的经济与金融制裁形同虚设。甚至同样离不开俄罗斯能源的欧洲此时也在暗中悄悄地拉开与美国的距离。奥朗德领导的法国显然私底下已经否决了美国意欲孤立俄罗斯的打算。法国不仅拒绝取消与俄罗斯签订的出售两艘“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合同,而且坚持邀请普京前来诺曼底纪念登陆70周年。默克尔领导的德国更是直截了当地拒绝将俄罗斯排除在G8峰会之外。

  因此,乌克兰事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俄罗斯重返全球性大国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而法国奥朗德总统坚持邀请普京参加诺曼底登陆70周年纪念,则是拒绝重启冷战的一个信号。这显然与美国拉开了距离。美国总统奥巴马最近在西点军校发表演讲时,将恐怖主义、俄罗斯“入侵前苏联共和国”和中国“引起邻国不安”的“经济崛起和军力扩张”,列为美国面临的“世界新危险”。无独有偶,5月底美国三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在“大西洋委员会”发表讲话时提出,美国面临2-2-2-1的敌人构成,其中第一个2是重量级的俄罗斯与中国、第二个2是中等量级的伊朗与朝鲜、第三个2是“基地”和国际海盗这两个非国家体系、而最后一个1则是指“网络战”。显然,美国有意无意地在朝着一场新的没有名字或不叫冷战的“冷战”方向在挪动。然而问题是,美国的军事实力是否能够继续支撑美国在全球推行肆无忌惮的军事行动,已经是摆在椭圆形办公室主人面前的一个硕大问号。但邓普西也不得不承认,美国目前在军事上已经不再占据绝对优势。美国需要至少10年时间来重整军备,以保持美国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全面军事优势。因此,与俄罗斯打一场“新冷战”,至少从目前来看,美国已力不从心。邓普西甚至对经济制裁俄罗斯也丝毫不抱任何幻想。也就是说,事实上,不管美欧在口头上叫得如何之凶,俄罗斯收回克里米亚已成国际关系格局中的一个事实。这一事实在纪念诺曼底登陆70周年之际,显得特别炫目。“后冷战”新的世界格局首次出现了一个重大变化。美国已经不能说了算。这究竟是奥巴马总统的“软弱”还是美国总体衰落的开端,目前下定论显然为时尚早。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今年的诺曼底登陆纪念,从奥朗德到奥巴马,从默克尔到普京,参加者可谓“各有心事在心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