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韩国转型对中国的启示

http://www.CRNTT.com   2014-07-10 09:55:42  


 
  美国学者亨廷顿断言:经济发展使得民主成为可能,而政治领导使得民主成为现实。20世纪80年代以后,韩国政府和民众都意识到,民主化已经成为进入发达国家俱乐部的必要门票,而这就为韩国进行政治、经济改革提供了强烈的诱因。

  二战以后,在美国的扶植下,李承晚成立了韩国,史称第一共和国。“一共”在各方面都深受美国影响,但是美式的民主移植到韩国却遇到困难。李承晚为了谋求连任甚至还两次修宪,最终结果是变为了极权政治。1960年“4·19”学生运动推翻了李承晚独裁政权。继任的第二共和国张勉政府进行了很大力度的民主化改革,然而政局却更加混乱和无序,一方面执政党派系林立、争权夺利,另一方面政治体制吸纳政治参与的能力又非常低下。张勉政府的改革目的是使政权获得程序合法性,但是由于对社会秩序、大众福利等公共物品供应绩效很差,政府反而失去了社会的支持,导致极权政治卷土重来。1961年5月16日,朴正熙发动政变,接管政权。在朴正熙任总统的第三、第四共和国(“维新体制”)时代,国家是以军人专政和个人独裁结合的极权政治,但权威体制并没有阻碍经济起飞,反倒保证了经济发展所需的稳定社会秩序。朴正熙时代的政府主导型现代化建设为享誉世界的“汉江奇迹”开辟了道路。

  1979年10月朴正熙遇刺身亡后,主张民主化的各派势力又活跃起来,一时出现了所谓的“汉城民主之春”。然而当年12月12日军方强硬派迅即扼杀了短暂的民主复兴进程。1981年2月全斗焕将军在操纵修改宪法之后登上总统宝座,标志着韩国进入独裁专制的第五共和国时代,又被称为“新维新体制”。韩国社会并没有屈服于极权统治,抗议、示威、罢工运动风起云涌。政府以“非常戒严令”对付1980年5月的全国性抗议运动,制造了伤亡千余人的“光州惨案”。1987年6月的“改宪运动”使斗争达到高潮。极权政府一方面对镇压力不从心,认识到政治改革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对失去政权又心有不甘。为了在民主化改革中争得主动,在修宪后的大选中保住执政地位,卢泰愚发表了作出改革承诺的“六·二九”宣言。

  “六·二九”宣言是韩国政治变迁的分水岭,标志着韩国政治开始了由极权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转型。此后尽管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危机,但是民主政治的进程已经不可逆转。1993年金泳三通过和卢泰愚总统的执政联盟合作而在竞选中获胜,他上台后即采取措施进一步消除权威政治的影响。1998年2月,金大中成为韩国历史上首位通过选举获胜而上台执政的在野党领袖;2003年2月,民主党领导人卢武铉就任总统;2008年2月,大国家党领导人李明博就任总统。在“六·二九”宣言发布之后已经实现了五次政权的和平交替。

  韩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实际是在朴正熙执政的1963年至1979年期间。朴正熙因此也成为创造“汉江奇迹”中的最重要人物之一。朴正熙执政期间,按照韩国国情开展了新乡村运动和韩国五年计划,使得韩国的农业和工业得到快速的发展。朴正熙掌权期间还提出了“对待工人要像对待家人一样,做工厂的工作要像做自己的事一样”的口号,成为当时韩国人的精神力量,使得韩国工人以当时美国工人十分之一的成本创造出美国工人2.5倍生产率。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