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以政策理性应对中国经济的艰难时刻

http://www.CRNTT.com   2014-07-29 09:19:04  


  中评社北京7月29日讯/截至27日上午,29个省市自治区已公布的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除河南、青海两省外,其余省份今年上半年GDP增速均低于去年同期。在挤掉水分之后,全国大部分省份的经济增速与其年初提出的增长目标相比,均有一定差距。在有效经济增长已成施政第一要务的大背景下,在上周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强调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必须保证完成”的政策基调下,预计各省市下半年会陆续出台与微刺激有关的各种稳增长政策。

  上海证券报发表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章玉贵文章表示,若是放在3年前,对7.5%的年经济增长目标能如期完成一点也不担心。因为其时各级各地政府的经济政策思维里依然浸润着浓厚的凯恩斯主义思维,在应对经济下行的策略组合中,投资作为经济热启动的不二选择,必定会高举高打。但在今天,当各级各地政府均难以找到有效求解超级难题的情况下,如何防止微刺激演化成“名微实强”,如何面对天量的存量债务,如何防止系统性经济风险大面积爆发,继而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路径,显然是政府和其他市场主体的急务。

  文章分析,中国经济在走过2003年至2007年的黄金周期之后,自2008年初至今的6年多里,由于受到内外经济失衡的诸多约束,不仅既有增长动力衰减,潜在增长动力不多,而且由于过去30年经济增长沉屙的不断累积,致使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假如中国经济在未来五年的某个时候出现增长疲劳,以至于政府对其“热启动”也无济于事的话,尽管民众会感到非常不适应,但这很可能是真实经济世界里的常态。当然,如果中国自1995年开始启动的经济战略转型能在未来五年取得实质性突破,从而引致经济增长模式发生质的跨越,即便经济跨过了“刘易斯拐点”,中国也会在好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将经济增长顺利切换到依靠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增长等内生性增长轨道上来。

  但是中国经济在错过了2003年至2007年这段极为难得的转型时间窗口之后,其后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过程中由于反应过度并暂停了深层改革,带来了其后五年一直在采取各种措施修复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带来的后遗症。直至今天,当中国经济处于所谓的“三期叠加”,即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措施消化期时,无论是最高决策层还是各地政府,均深刻认识到若再不下定决心清理2009年经济刺激政策措施带来的长期隐患,中国经济根本谈不上有效增长。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