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杨开煌:以一国两制原旨解京港焦虑

http://www.CRNTT.com   2014-09-11 00:26:10  


 
         三点反思

  首先,这一份“白皮书”从中国大陆的政治逻辑来看,确实具有其合理性:第一中国作为单一体制国家,自然不可能同意地方政府有对抗或颠覆中央的权力,何况香港某些反对党派,怀有极深的殖民情结,在帝国主义者统治下,只以争御用为荣,从不见其为香港人民争取过任何权利,而今则振振有词争“民主”,北京对这种有所警惕,也是情理之中。第二所谓的“一国两制”,当然必须在“一国”之下讨论“两制”并存,才有其需要,才有其意义;若非“一国”之内,讨论“两制”的关系则是多余而不必要的议题,所以,讨论香港制度的保存或发展,决非立足推翻“一国”,或是反对“一国”的前题下来讨论,是以香港人士在讨论香港“政改”时,有必要将“一国”之内中央政府的依法管理,和中央过渡地、刻意地或扩权地的干预香港的自治区分开来,才能彰显香港良好的法治传统;否则,中国大陆和部分香港社会人士之间就很难建立理性沟通的可能;反之,北京则必须理解在法制的传统上,中国大陆习惯于对权力采取正面表列的原则,因此香港特区的权力,明列“基本法”之中,对北京的认知而言,“基本法”没有列出的均为中央的权力;而然在香港对权力的习惯理解是负面表列,他们认为在“基本法”中明订中央只有国防与外交,其他均属香港自主的权力,这是法理和法律传统的差异,双方必须透过协商,和平寻找折中之道,不能依靠中央政策或领导人的讲话,来解决问题,否则就可能治丝愈棼,徒增反感,例如香港特首的普选,就是明显的例子。

  其次,中共的“施惠政策”,从这一份“白皮书”来看,北京为了在1997年之后,维持香港的稳定繁荣,可以说尽心尽力,仁至义尽,其目的在一方面维持面子,另一方面垂范台湾。所谓维持面子,就是香港在中国人自己管理下,依旧繁荣、发展,在早些年确实见效,然而长期的施惠不仅不符合施政成本,而且也容易被视为当然,则边际效用必然递减,结果就必然形成中国大陆与香港之间不正常的依赖关系,即施惠者受制于受惠者的颠倒现象。施惠者不得不长期地“给”,而得不到礼貌性感谢,而受惠者则是不拿白不拿,拿了不仅不感激还要回头指责施惠者,在大陆开放自由行的问题上表现的最为突出。因此,施惠的必须由受惠者去争取,去努力,由受惠者去珍惜优惠政策,而不是片面给与必须在施惠之中,逐步追求平等交易,公平互惠。之后治港之道,首在北京放弃“面子”的羁绊,回归正当的管理,反思香港以往繁荣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人为支撑其发展,而在于利用其经济地理的战略优势,作为中西之间的介面。如今中国大陆自己迈入现代化的征途,则香港的经济地理的战略位置也在转换调整,所以北京对香港的协助应是从全球化的趋势,寻找香港的新经济位置,则香港的繁荣与发展就具有了未来性,有了这些,则香港部分激进的反对作为,就失去其社会基础。香港人士也必须注意到“一国两制”的维护不是大陆单方面的负担,同时也是香港的责任。从1997年迄今,香港的发展,已经证明了北京的“自制”。如果香港对维持“一国两制”的方法,只是以抗争来突显“一国两制”的危机,以港独去对应北京的施惠,其结果必然适得其反,则结束“一国两制”的活力和生命的,可能不是北京而是香港。假如香港的精英以正面参与去丰富“一国两制”的内容和实践,反而是展现“一国两制”作为一项新生事物的新生命,更重要的是陆港双方可以经由对“一国两制”的共同参与,建立必要的互信,则香港可以在互信的实践中探索民主的途径,北京也乐于从香港的“政改”中,吸取大陆“政改”的参考。总之,香港各界精英如果认定“一国两制”是香港的较优选项,则必须思考与北京相向而行的可能性,“一国两制”才能开花结果。而将“白皮书”的出台,视夺带有政策实践总结的意义;一般而言,北京还是肯定了“一国两制”这些年实践的成就,而且也承诺继续推行,只是有了“全面管治权”的伏笔。看起来,下一个廿余年,决定了2047年之后的“一国两制”,是否继续运行的关键的时期,香港人士必须从“白皮书”读出这一层意义,更好地去维护和发展“一国两制”。

  其三,至于“一国两制”的垂范功能,绝大多数都认识到香港和台湾的差异性。因此,香港“一国两制”的实践结果,对台湾没有垂范功能就是必然的,逻辑的结论。然而香港和台湾也有其相似性,从地理位置来看,都存在于中国大陆的边缘;从规模来看,相对都是小的经济体;从意识形态来看,都是反共亲西方的意识形态;但从解决的手段而言,都坚持采用和平的手段,来解决分歧;特别从未来看,双方都必须在全球化趋势下,寻找新的位置,此一寻找都脱离不了与中国大陆的关系。所以香港“一国两制”的垂范功能,其主要的重点不在于香港的稳定繁荣,而在于“一国两制”,是否可以为一个国家之下,两个互不信任的敌对社会寻找一个相互包容的制度,共存共荣,相互促进。假如北京在香港议题上,最终使得香港精英愿意共促“一国两制”的成长,则在方法上,对两岸关系的和解必然具有垂范意义。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