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 |
徐悲鸿的一九四九 | |
http://www.CRNTT.com 2014-09-27 10:12:39 |
宋步云于1941年受聘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1942年6月底在该系欢迎徐悲鸿南洋归来的仪式上结识徐悲鸿,此后往来不断并经常得到徐悲鸿在绘画上的指导。1942年10月徐悲鸿筹办中国美术学院,聘其为研究员。1946年春,复原前的徐悲鸿、廖静文夫妇寻至宋步云的“寒窑”留宿做推心置腹之谈,约请他共赴北平参加接管和筹建国立北平艺专的工作,看中的正是他所具有的其他画家少有的极强的办事能力,成为徐悲鸿亲自带到国立北平艺专的7个人之一。在此之后的三年里,他以西画组副教授、庶务主任、代理总务主任的身份主管国立北平艺专的行政,与分管教学的吴作人成为徐悲鸿的左膀右臂,尽心竭力地辅佐徐悲鸿,在复校、解决艺专校舍和教职员宿舍、筹备北平美术作家协会、组织国画论战、搬迁校尉营、挽留徐悲鸿、拒绝南迁以及艺专其他各项行政事务中表现俱佳。这三年间,他几乎每晚不用事先预约地到徐悲鸿家汇报工作,并常在徐家留饭,差不多是这个时期与徐悲鸿接触最多的人 。廖静文说:“他为了减少悲鸿工作上的困难,自己不顾别人对他的看法怎么样,也不怕得罪人,就担任起行政工作来,他是心甘情愿地为悲鸿工作,这也是让悲鸿感激的,也是让我很感激的。”1947年就来艺专工作的戴泽也认为,“整个国立北平艺专与后来的中央美术学院都应该很感谢宋先生,因为他做了许多很实际而且很实在的事情,那是一个真正做实事的人。” 宋步云还曾在1947年8月左右,由中共地下党员钱开泰介绍,加入了冀热察华北分区行政公署工作团(负责人为蓝公武),在为地下党组织传递信息、掩护被追捕的地下党同志、保护进步师生免遭迫害等工作中均有积极表现。1948年秋,宋步云还接受并完成了蓝公武通过地下交通员转交的三项任务:挽留徐悲鸿继续掌校、反对学校南迁、保护校产。 无论对共产党、国立北平艺专还是徐悲鸿个人,宋步云都算得上是个“功臣”!但即便如此,他还是在1949年4月-7月华北人民革命大学第一期学习期满之后,在旧艺专的人员调整中,因“受到不公正待遇”,虽经徐悲鸿力保,“说他没有问题”,仍“不得不”离开学校 。对此,徐悲鸿一方面觉得很对不住他,一方面倍觉失落。连宋步云这员“大将”都保护不了的徐悲鸿,应该多少可以预感到他教育生涯中最称己意的时期将一去不返,一个对他来说充满忐忑和迷惑、不无抑制的“新时代”正式来临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宋步云的离去可以被看作新政权对徐悲鸿的真实态度和促使徐悲鸿清醒的警钟。 在此前后,徐悲鸿特别出面保护的还有齐白石。北平解放之初,齐白石在学校的待遇问题,是徐悲鸿特别关心的。他曾有信函谈到给齐白石“增薪”之事:“前呈文化部拟每月增白石先生月薪二百斤,已批来否?待批到,此约须由院中专人送去。告知齐先生,每月须交三尺条幅四件,请勿迁延。本年尚须补足,因吾已与文化部言明,我有责任也。悲鸿。”1949年7月的教务会议上,学校开始讨论为教师增加月薪之事,当时因物价和流通货币的不稳定,月薪以小米斤数计。在此前后学校较大的人事变动中,有人主张停聘教课时较少的教员,其中包括齐白石。在人事上还有一定发言权的徐悲鸿,显然干预了此事,这封信就是很好的证明。徐悲鸿以齐白石每月交作品的变通方式,坚持聘请齐白石并保证了他的薪水。这样做,是以他个人的名誉向政府担保的。对此,身为军管会代表的艾青在《忆白石老人》中也曾有所涉及:“听说白石老人是教授,每月到校一次,画一张画给学生看,作示范表演。有学生提出要把他的工资停掉。我说:‘这样的老画家,每月来一次画一张画,就是很大的贡献。日本人来,他没有饿死,国民党来,也没有饿死,共产党来,怎么能把他饿死呢?’何况美院院长徐悲鸿非常看重他,收藏了不少他的画,这样的提案当然不会采纳。” 对齐白石的成功保护或许可以说明徐悲鸿在当时还有一定的人事发言权,但如果将解聘寿石工和调离宋步云联系在一起看,保留齐白石的主要原因恐怕应该是艾青提及的共产党的一种通盘考虑。出身贫寒、勤奋刻苦、艺术上雅俗共赏并极具乡土情感的齐白石,比寿石工更合共产党的“口味”,另外,从不属于任何党派和团体的齐白石也比宋步云少了很多人事上的争议,再加上齐白石当时已近90的高龄又名气很大,解聘他既是不明智的,也是不符合当时文化工作原则的。因此,在保留齐白石教授职位一事上,虽然徐悲鸿做了不少工作,但根本上还是由当时新政权的用人原则决定的。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