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的两岸关系,应该进入法治阶段。 |
中评社香港6月19日电/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法治中国化研究中心主任范忠信在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5月号,发表专文《海峡两岸关系的法治阶段与法治式改善路径》,作者认为:“未来的海峡两岸关系,应该进入法治阶段。从现在开始,据以解决两岸关系问题的主要力量或手段,应该是法治的。就是说,作为内战延续的军事手段处理模式、作为统战工作的族情胞谊处理模式、作为经济战略的互利互依处理模式,都应该大部或一定程度上退出历史,一种本于法治根本追求并诉诸法治手段的两岸关系问题处理模式应该成为主流。这一阶段的最大特征应该是两岸关系中一切问题都将转换为法律问题,都将在法治的框架中寻求解决,而最后的解决过程将导致一个两岸共同法治框架或体系的正式形成。”文章内容如下:
1949年以来的海峡两岸关系史,是一部可能让未来编修国史者难以落笔的尴尬历史。这种在历史文化和历史地理的“一国”之内两个对抗的政治实体之间“不战不和不统不独”关系格局,在世界政治史上是罕见的,其分裂持续之久和对民族命运影响之大尤其是世界罕见的。这一历史的尴尬,归因于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不同政治力量集团及其不同治国主张的分歧和较量,也归因于多元外来政治力量及文化在中国舞台上的冲突和较量。在这样的较量之下,六十六年过去了,至今仍看不到两岸关系向“统一”方向解决的清晰出路,这不能不令国人忧虑。未来如何走出这一尴尬,如何真正务实地解决两岸关系问题,本着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决议的“法治中国”基本理念和逻辑,我们有必要可以做一个“大历史”视角暨“法治”视角的思考,就“法治”地解决两岸关系中的一些根本问题做一点基本构思,提出一点法治操作的参考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