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 
中美从破冰到建交 13当事人亲历

http://www.CRNTT.com   2009-01-01 00:09:49  


   
  科技之旅

  邓小平为期9天的访美行程安排得非常紧密,在华盛顿访问3天后,邓小平立刻奔赴亚特兰大、休斯敦、西雅图等城市,花费了近6天时间考察当地工业。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考察,邓小平对于先进科技的了解尤为细致。

  在亚特兰大,邓小平重点参观了福特公司的一个汽车制造厂。这家工厂每小时能生产50辆小汽车,当时中国的汽车年产量大约是1.3万辆。福特公司先进的汽车生产线使邓小平对美国的工业生产实力留下了深刻印象。身边工作人员记得,很多情况他问得很仔细,他还特别问一位电焊工的工资是多少。

  在休斯敦,邓小平的考察重点转向了高科技领域。在美国载人航天基地——林登.约翰逊宇航中心,邓小平不仅仔细参观了宇宙飞船“阿波罗17号”的指令舱和月球车,还在美国资深宇航员弗雷德.海斯的引导下,登上将于当年底进行首次试飞的航天飞机的飞行模拟器。“坐到那个仪器上,一开动,可以看到星星、月亮,像是真的到了宇宙中。”柴泽民回忆,中方人员对这个新鲜东西兴致很高。

  有趣的是,直到休斯敦,柴泽民才感觉吃了最满意的一顿饭,“肉是瘦肉,有炒的、炖的,和中国饭一样”。柴泽民询问后才得知,这一顿对味道的饭,原来是与休斯敦相隔不远的墨西哥的风味。陪同出访的很多中方工作人员也有同感。

  在访问美国的最后一站西雅图,邓小平在波音公司的总部,参观了6层楼高的747客机装配车间。之前中国刚刚订购了3架707,而那时候他们已经生产了747。唐龙彬记得,邓小平看得特别仔细。第二年,首架波音飞机交付中国,波音公司也开始在中国设立办事处。波音飞机从此之后成为中国航空客运与货运系统的主力军。

  在西雅图,邓小平还引起了当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交通堵塞”。正巧基辛格在此观看美国足球队争夺世界杯入场券的比赛,他给邓小平下榻的饭店留了便条,表示希望去拜访他。基辛格没想到马上收到答复,邓小平说这一次应是自己去拜访他。邓小平不顾安全人员的强烈反对,坚持从他的下榻处步行到基辛格的饭店,结果引起安保人员的一阵忙乱。

  “这些地方也是他去美国的另一个目的。那时我们刚刚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改革开放要把经济搞上去,这次美国之行,他再三强调,礼宾司在安排上要看它一些尖端的科学。所以我们选这几个项目,都很有代表性,也很能代表美国当时的工业水平。”唐龙彬回忆。访美期间,邓小平参观的全部是私营企业,于是他问陪同的美国官员,美国有没有国营企业?于是美方安排他参观了硬币铸造厂。但那一天是周六,机器没有转动,工厂里只有几个维修机器的工人,所以邓小平错过了一次了解美国国营企业的机会。

  除了政界人士,财团、企业界和金融界人士也是这次邓小平会见的主要对象。“尤其是跟日本签订200亿美元的协议后,我们也大肆宣传了,美国人坐不住了,一些大商人大财团都游说政府。”唐龙彬回忆,在亚特兰大的商会举行的午宴参加者竟达1500多人,座无虚席。

  对于流传很久的哈默闯晚宴的故事,唐龙彬说:“事后我们问了美方人员,说哈默这么一个大资本家,那么有钱的石油大王,他怎么可能自己溜进去呢?但是当时的邀请名单上的确没有他,事后他知道有这个事,就赶了进来。所以从排位子上也看得出来,他是排在后面一点,如果作为正式邀请人,他可能会排在前面。小平同志当然事先有人给他介绍,他当时就表示希望哈默以后到中国来投资,我们可以搞经济合作。”

  在邓小平的促成下,1979年5月,美国企业家哈默率领16名随员访问北京,成为第一个叩开中国大门的外国企业家。此后,哈默多次访问中国,与中国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合同,并建立了当时中国最大的合资项目安太堡露天煤矿。哈默提出安太堡露天煤矿的主要管理权要由他的西方石油公司掌握,这在1979年的中国是没有先例的,然而邓小平却破例同意了。此后,大批的外国公司带着大笔资金以及先进的管理和技术进入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

  唐龙彬印象很深的是,在休斯敦宇航中心,邓小平用看似不经意的口气说,总有一天我们也会有宇航员登天的;而在波音总部,小平说,总有一天我们自己也会造飞机的。对当时在他身边的中方人员来说,可能更多地将这些话理解为一位领导人对未来的“畅想”。在一切都变成现实的30年后,再想起邓小平当年的话,唐龙彬感慨连连。

  小平风格

  在邓小平访美期间担任翻译的是冀朝铸,他也因此成为中美关系又一历史事件的见证者。“他点名要我去,我当翻译这么年了,早就从翻译一线退出搞外事工作了,但是这一次为邓大人当翻译,是莫大的荣幸。”当时马上就50岁的冀朝铸已经是外交部条法司副司长,虽然明知当口译很辛苦,但冀朝铸说,“拼了老命也要去”。

  对比周恩来和邓小平,冀朝铸说懂英文的总理非常细致,“翻错半个字,他也要更正过来,要跟我说”,“邓小平根本不管,你爱怎么翻就怎么翻”,但这并不意味着给邓小平当翻译就更轻松。“正因为他放松,我更紧张,千万千万不能翻错。”第二个原因,“他特别矮,我特别高,给他翻译的时候,我得半蹲下来”,“他在这,我在这,所以一场翻译下来,我也很累”。说到兴致处,冀朝铸笑着站起来示意。

  这样的对比,在周恩来、邓小平身边工作过的彭迪,也得到相同的验证。彭迪说,周总理喜欢把大家聚在一起讨论问题,经常会把他们召集去一起修改会议草稿,经常是半夜23点召集大家,开会,一讨论就是到凌晨两三点。“每次他不轻易作结论,就是提问,像拷问大家一样,我们有很多问题都直接向他请示。”相比之下,邓小平则是另一种风格。彭迪说到了美国后,邓小平没有开过几次会,“我们起草稿子他从不参与,交上去之后,他也不修改”。很难说小平有什么外交技巧或策略,但是他为了改变一个国家而毫不掩饰的决心,或许是他最大的外交技巧和筹码。

  在动身一两天前,邓小平把彭迪、黄华、章文晋叫到自己家里开了个会,也是临行前最后一次检查工作。“他问我们还有什么问题,听听大家的意见。”彭迪说,“我是你的新闻助理,你有什么叮嘱我的?”邓小平回答:“这个事情我相信你,没什么问题的话不必找我,你自己处理就行。”在彭迪看来,这颇代表邓小平的性格,“邓小平讲话从来没有底稿,他也不和周围人商量”。这让下面的工作人员既惊讶又钦佩。

  彭迪的感觉是:小平一旦决定了什么事情,很难改变他的想法。美国两位比较有名的记者找到彭迪,表示想采访邓小平,写一篇人物报道。彭迪转告给邓小平,他不同意。后来这两位记者又找到尼克松,请他出面帮助推荐。彭迪再去找邓小平,邓小平告诉他:我还是决定不接受采访。对于美国掀起的“邓旋风”,彭迪深有体会。“每一个人都要见一见他,同他握握手,向他欢呼、问好。”彭迪说,“邓小平的政治家风度和招人喜爱的性格为这次访问增加了光彩,很多美国人为之感动。”这就是:诚实、坦率、和蔼、可亲。 

  邓小平在与卡特会面时曾这样说:“我们愿意和美国发展政治、经济、文化、贸易关系。”“我们不害怕你们的思想意识,你们也不必害怕我们的。”当时在旁边做记录的彭迪告诉记者,这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谈与美国发展“政治关系”,“以往我们谈的大多是‘战略关系’或‘经济关系’之类的”。

  在邓小平离开美国时,副总统布什赠给小平两部动物电影,让他带回去给孙子、孙女看。或许他们已经发现了这位领导人充满人性的那一面。-

  (采访录音由实习记者罗燕、赵燕波整理,特此感谢)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