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建立机制 影响大陆汉字政策

http://www.CRNTT.com   2009-06-12 11:24:24  


汉字是不断完善的,两岸中国人应为此共同努力。
  中评社香港6月12日讯/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廖咸浩今天在《中国时报》发表文章,认为应该“建立机制,影响大陆汉字政策”。文章内容如下:
 
  马英九关于“识正书简”的一番话,或因为未被完全引用,而招致了极大的误解,甚至惹来“向中国交心”的质疑。但其实“识正书简”本来就是传统中国人的汉字使用方式,其意义约指“正式学习的对象是正体字,但在私人书写时不拘正体或简体,但为求书写迅捷时,一般常会局部、甚至大量的使用简字”。根据台湾政府从来没有禁止在私领域使用简字(包括草字、俗字、异体字、简化字)的事实即可知,台湾基本上是延续了传统上中国人的汉字使用方式,也是汉字最合理的使用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台湾人认简字并不困难,因为我们在生活中已经一定程度在使用。但大陆人因为在生活中鲜少使用正体字,故需要学习才能认得。由此逻辑可知,马英九这一个呼吁,应是针对大陆人,而非针对台湾人。至于大陆是否可能改变,则系乎两点:一是两岸文字政策差异并不会大到没有交集,其二是必须把若干关键性的迷思,透过学术研究的方式祛除。 

  相当于台湾“识正书简”的政策,大陆则是以简化字为正式学习的对象,而将正体字局限在古典文学与文化的相关领域。由此可知,两岸在政策上真正的差异在于,对正简二体的分工关系认知不同,并无正简势不两立的必要。既然在使用简字书写上,在两岸只是程度的差别,那么,关键的差异便是在正式学习的对象上:即台湾学童在校学正体,大陆学童在校学简体。如何在这个议题上能趋近,才是双方学术讨论的核心。大陆方面所持理由当然是“简化字”较容易学习的论据,日前厦大教授指称台湾农民识字率不如大陆农民的荒谬说法,便是未经过任何实证研究、据此所做的想像。而台湾方面坚守正体,历来都强调与传统接轨及书法之美,并不敢正面应战“学习效率”这个议题。 

  实则,简化字使得常用字中的形声字从超过八○%的比例下降到了四○%以下,而致学童藉由“形声”(即“有边读边,没边读中间”)这个简单原则学习汉字的可能性,不复存在(此原则虽时有例外,但并不会影响到以此学习的可行性,一如英语发音也时有例外,但并不会影响到英文拼字可赖phonics原则学习的可行性)。于是大陆的学童在汉字的音与形不再有关系之后,尽管笔划再简单,每个字的字形都必须死背! 

  大陆知名语言学者王宁日前曾指出,大陆未来不会改以正体字为学习对象,但却又很关键性的指出,会考虑将不合理的简化字恢复,她所谓的“不合理”的例子就是形声字被破坏的例子,如“邓”(邓)、“灯”(灯)。王教授的发言意味着大陆内部已意识到“简化字”反而可能阻滞学习,而思改善。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所有形声规则遭破坏的汉字都加以恢复,那么大陆学童与台湾学童所学习的汉字,差距便会大幅缩小,两岸的文字政策与日常应用也会大幅趋近。 

  因此,为让马英九的呼吁能对大陆产生实质的影响,政府应该主动尽速建立机制,以利两岸定期进行语文相关学术研讨,从学术开始慢慢建立共识,驯至大陆内部对汉字政策进行调整。其实,此类机制在世界各地不乏先例,如马来西亚与印尼、法国与魁北克(加拿大的一省)。从文化的角度出发,政府大可就此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