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审计风暴 别化为和风细雨

http://www.CRNTT.com   2009-06-26 11:40:30  


审计对于反贪至关重要,透明度应该提高。
  中评社北京6月26日讯/“南方日报”今天登出迅之的文章“审计风暴别化为和风细雨”。作者表示:“从当年的直接点名,直言不讳,到如今不点名,不知道其中究竟存在什么原因。”“一旦公众的知情权被屏蔽,公众又如何去追问违规资金的去向呢?要知道,这些资金本来就来自于纳税人,纳税人有权知道真相。但愿审计风暴别化为和风细雨。” 文章内容如下: 
 
  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24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表示,审计署对2008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进行了审计。共审计55个中央部门,延伸审计285个所属单位,发现违规问题40.5亿元,损失浪费问题4.67亿元。主要问题包括:挤占挪用和转移财政资金14.83亿元;多报多领财政资金3668万元;违规收费6.22亿元;会议费和公务出国费管理不够严格。 

  数字很精细,部门很模糊。这是我的第一感受。审计的55个中央部门,我们不知道是哪些部门,违规的又是哪些部门,哪些部门是惯犯,哪些部门是初犯,哪些部门是如何整改的等等。细看审计报告,除非是了解内情的专业人士,否则外界难窥堂奥,反倒充斥着审计报告的是有关部门、有关地区之类的模糊话语。可谁是有关部门,谁又是有关地区?难道一定要闭门思过吗?然而,开门纠偏尚未完全达到效果,年年违规动辄数十亿,闭门思过又能堪当大任乎?

  从当年的直接点名,直言不讳,到如今不点名,不知道其中究竟存在什么原因。这难免令人想起央视“焦点访谈”栏目。在开办前几年,焦点访谈多有批评报道,这类批评报道在1998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朱熔基视察后一度达到了顶峰,被百姓誉为“焦青天”。如今,“焦点访谈”难见批评,最近还出现了造假风波。“焦点访谈”的变化据说与某些地方、某些部门对于批评的抵制态度有关,审计报告莫非也是如此?

  前任审计长李金华曾经表示,现在审计已经形成了一种制度,一种监督政府行为,尤其是资金用途的制度。这是审计风暴得以持续的主要原因。很显然,今年的审计工作仍然查出了相当多问题,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有什么不能公开的呢?作为国家财产的“看门狗”(李金华语),审计工作十分重要,一旦疏忽,就可能导致一些非法行为躲过审计,而中饱私囊。审计风暴刮起的那几年,随着公众的不断追问,被点名的国家部委的经济行为受到了一定的约束。由于审计部门只能审计,不能处罚,这种约束注定只能是“一定的”,好在外界可以监督,可以进行民间追查,这就使得审计部门和公众进行了监督合流。也正是这样的合流,才造就了审计风暴的出现。 

  一旦公众的知情权被屏蔽,公众又如何去追问违规资金的去向呢?要知道,这些资金本来就来自于纳税人,纳税人有权知道真相。但愿审计风暴别化为和风细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