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国情究竟有多特殊?

http://www.CRNTT.com   2010-03-16 09:21:22  


 
  但是,正如著名学者佩里.安德森在相关书评中所指出的那样,这种对独特“中华性”(Chineseness)的神秘言说,实际上由来已久—从马可.波罗在中国游记中塑造的美妙绝伦景象,到18世纪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对中国文明的赞叹,再到20世纪危言耸听的“中国黄祸说”(yellow peril)。只是时而抱有恭敬,时而显出轻蔑,在“中国热”(Sinomania)与“中国恐惧”(Sinophobia)之间来回摇摆。如今,“中国恐惧绝对没有消失,但又一轮中国热正在形成”。但这类东方主义式的“中国特殊论”,无论是表现为热衷还是恐惧(所谓“中国威胁论”),就认知水准而言都乏善可陈。它们不是依据细致的考察与深刻的辨识,更多来自一知半解的“观察”与牵强附会的臆想,也就难以真正地澄清中国独特的传统文明究竟在何种意义和程度上、以何种方式对中国当下的崛起发生了影响。

  国人自产的“中国特殊论”也源远流长,自晚清以来从未平息,也有过多次勃兴。由此衍生的一个推论,可称之为“不适合论”:由于中国如此特殊,非中国原产的理念、价值、制度或实践,大多不适合中国国情。曾经有林林总总的“不适合论”,听上去都振振有词。比如,“西医不适合中国”,因为国人体质与西人大为不同;“自由恋爱不适合中国”,因为中国自古崇尚大家庭观念,婚姻不是男女个人的结合,而是两个家庭的结合,要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同校不适合中国”,因为中国传统讲“男女授受不亲”;“马克思主义不适合中国”,因为一个犹太人根据欧洲传统与社会经验总结出来的理论不可能适合本土国情;“个人权利观念”不适合中国,因为中国人的认同从来根植于群体,而不是“原子化的个人”;“市场经济不适合中国”,因为中国文化是集体主义取向,中国人又经过社会主义的锻造,不可能接受追逐利润与金钱的价值观(李新宇教授两年前曾发表《“特别国情论”小史》一文,对百年来流布的“宪政”“共和”与“民主”不适合中国国情的种种说法与理由,做过引人入胜的梳理与解读)。据说,快餐业巨头麦当劳在进入中国之前,曾找人评估市场前景,得到的结论是“必败无疑”。因为中国人有自己独特、丰富而悠久的面食传统,绝对不会接受“汉堡包”之类!结果使得麦当劳犹疑不决,在小弟弟肯德基捷足先登之后,才迟缓地作出反应。

  而今,从西医到麦当劳,从男女同校到自由恋爱,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到市场经济制度,不仅都进入了中国,而且在中国生根开花、发芽结果。以“事后之明”回望,当初那些振振有词的“不适合论”,大多是不足为信的武断辩解。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